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交流 > 發(fā)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2010年版)

發(fā)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2010年版)

2012-06-20 15:02 閱讀:1656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葉*霞 責任編輯:葉艷霞
[導讀] 一、發(fā)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發(fā)育性髖脫位(先天性髖脫位)(ICD-10:Q65.0/Q65.1),年齡在2歲以上、8歲以下,累及單側或雙側。 行髖關節(jié)切開復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術(ICD-9-CM-3:

    一、發(fā)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發(fā)育性髖脫位(先天性髖脫位)(ICD-10:Q65.0/Q65.1),年齡在2歲以上、8歲以下,累及單側或雙側。

    行髖關節(jié)切開復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術(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術。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小兒外科學》(施誠仁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兒外科學》(衛(wèi)計委規(guī)劃教材-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Tachdjian小兒骨科學》(美國Harcourt科學健康出版社,第6版,2006年)。

    1.臨床表現:肢體不等長、走路跛行或搖擺步態(tài)。

    2.體格檢查:內收肌緊張、Allis征陽性(單側病變),Trendelenburg征陽性。

    3.骨盆正位片:股骨頭位于Pekin方格的外上或外下象限、髖臼淺平、假臼形成。

    4.髖關節(jié)三維CT:必要時。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小兒外科學》(施誠仁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兒外科學》(衛(wèi)計委規(guī)劃教材-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Tachdjian小兒骨科學》(美國Harcourt科學健康出版社,第6版,2006年)。

    行髖關節(jié)切開復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術(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術。

    (四)標準住院日為10-12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Q65.0/Q65.1發(fā)育性髖脫位疾病編碼。

    2.患兒年齡在2歲以上,8歲以下。

    3.雙側病變行單側手術者。

    4.當患兒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3-4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尿便三大常規(guī)、血型、凝血功能、電解質、肝腎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備血;

    (2)胸片、心電圖;

    (3)骨盆正位片。

    2.根據患者情況可選擇的檢查項目:髖關節(jié)三維CT。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選擇用藥(推薦用藥及劑量)。

    2.推薦藥物治療方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藥物)。

    3.使用時機:術中1次,術后3天。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聯合麻醉。

    2.手術方式:髖關節(jié)切開復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鋼板內固定)+石膏固定術。

    3.手術內置物:克氏針/鋼板/同種異體骨等。

    4.術中用藥:靜脈抗菌藥物生素。

    5.輸血:1-2單位(必要時)。

    (九)術后住院恢復4-5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骨盆正位片,必要時肝腎功能、電解質。

    2.術后用藥:靜脈抗菌藥物生素的應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

    (十)出院標準。

    1.體溫正常。

    2.切口干燥無出血、感染、肢體無明顯腫脹或血供障礙等表現。

    3.術后復查X線證實股骨頭復位良好、頭臼同心。

    4.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切口感染、再脫位等)可能造成住院時間的延長和費用的增加。

    2.雙側病變同時手術者,轉入其他相應臨床路徑。

    二、發(fā)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發(fā)育性髖脫位(ICD-10:Q65.0/Q65.1)

    行關節(jié)囊切開復位、骨盆截骨/髖臼成形(股骨短縮旋轉截骨)術(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術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0-12天

    點擊下載:發(fā)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發(fā)育性髖脫位(2歲以上)臨床路徑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