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科醫(yī)學進展 > β受體阻滯劑初始降壓治療再引爭議
2013年11月,南非Stellenbosch大學Charles S.Wiysong教授等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發(fā)表的一項Meta分析顯示,與安慰劑或不治療相比,β受體阻滯劑作為初始降壓藥物不降低全因死亡率,但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與利尿劑或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抑制劑相比,β受體阻滯劑作為初始降壓藥物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均無差異,但β受體阻滯劑高于鈣拮抗劑。(JAMA.2013,310:1851)
該研究又一次引發(fā)了業(yè)界對β受體阻滯劑能否作為初始降壓藥物的爭議和討論。近日,英國John Cruickshank教授對此提出疑問,隨后Wiysong進行了回應。(JAMA.2014,311:862)
John Cruickshank:β受體阻滯劑應作為年輕患者初始降壓藥物
Cruickshank認為,傳統(tǒng)的β受體阻滯劑不能作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一線治療,除非合并冠脈疾病。對于年輕高血壓患者,β受體阻滯劑應作為一線治療,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性的藥物不應作為一線治療,如利尿劑、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Ⅱ受體拮抗劑。
Cruickshank指出,年輕和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有所不同。Framinham心臟研究表明,舒張期高血壓多見于年輕患者,且與肥胖密切相關;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多見于老年患者,與衰老和動脈硬化相關。這兩種類型的高血壓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特別是年輕患者,中心性肥胖使其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
考慮了年齡因素的Meta分析顯示,在年輕高血壓患者中,β受體阻滯劑較安慰劑顯著減少死亡、卒中或心肌梗死風險;對于>60歲的高血壓患者,β受體阻滯劑(主要是阿替洛爾)在減少上述風險方面明顯劣于其他降壓藥物。
Charles S.Wiysong:獲益證據不足多項指南摒棄其一線治療地位
在對該疑問的回應中,Wiysong提出,Cruikshank強調了交感神經興奮的作用,但主要關注了β受體阻滯劑的研究,忽視了同時阻斷α和β受體的重要作用。然而,自1949年Smithwick教授展示了交感神經切除術的療效以來,整體交感活動參與嚴重高血壓的機制就已眾所周知。最近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完全阻斷交感神經的效果更理想。
另外,Wiysong認為Cruikshank所引用的Khan和McAlister的Meta分析也存在一定問題。他指出,該Meta分析將60歲作為分界點是因為目前沒有按年齡分層研究血壓控制的試驗來支持年齡相關的不同病理機制。β受體阻滯劑不適用于老年患者的假設很大程度上依賴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試驗,而該試驗中有1/4的參與者失訪。此外,Khan和McAlister的Meta分析將年齡40——50歲的參與者歸類于老年人。
Wiysong指出,最近的研究發(fā)現導致β受體阻滯劑作為初始降壓治療推薦等級的下降。英國國家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歐洲高血壓學會、歐洲心臟病學學會和美國成人高血壓治療指南均將β受體阻滯劑排除在一線藥物之外。但他也強調,在臨床中給予患者初始藥物治療和藥物調整時也要考慮患者的具體情凋而進行個體化選擇。
黃峻:β受體阻滯劑適用于我國人群初始治療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黃峻教授指出,β受體阻滯劑在中國還是適用的。2010中國高血壓防止指南將β受體阻滯劑列為5種基本的降壓藥物之一,可用于初始治療或長期維持治療,可單獨應用或與其他降壓藥物聯合應用。這幾年的臨床實踐證實,該指南適合中國國情,實際效果良好,這也表明β受體阻滯劑在中國是適用的。
相關閱讀:
JNC8不能否認β受體阻滯劑對中國高血壓患者的重要意義
心衰患者的β受體阻滯劑治療建議
ISC2014:β受體阻滯劑的使用或可改善島葉缺血性卒中的結局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fā)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fā)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