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度然先生善長針灸治療疾病,為民國期間及五六十年代甘肅名老中醫(y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任教于甘肅蘭州中醫(yī)進修學校,培養(yǎng)高徒無數(shù)。著作有《簡明針灸學講義》、《針灸治驗》等專著,現(xiàn)在這些著作數(shù)量不多,已經(jīng)難以收集,個人長期致力于收集名老中醫(yī)著作,近日獲得1959年潘度然先生所著的《針灸治驗》,本書為1959年潘度然先生親自編寫,書中總共記載了28例針灸驗案,均為著作者1958年參加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建設醫(yī)療服務隊期間的針灸治療驗案,經(jīng)去除重復以后精選所得。今從中選則三則典型驗案并作分析,并供同行共同探討。(醫(yī)案原文實錄,其中“治理”部分為原著者潘度然所寫,按語為本文作者所加)
潘度然先生原本接受的是舊式教育,因此語言用詞中文言文、白話文相雜,與現(xiàn)代語序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醫(yī)案之后加上本文作者的注解以及對醫(yī)案的理解與分析。
例一:
時間: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三日
患者:徐某某,男性,三十九歲,會寧縣干汫人,職業(yè):民工。
癥狀:兩手捧腹,跌臥翻滾,**不已。
主訴:在半月前發(fā)生腹痛,經(jīng)西醫(yī)**服藥無效,自衛(wèi)生系統(tǒng)引洮工程義務勞動大隊到達后,有我校師資班杜少甫同志曾經(jīng)給予數(shù)劑中藥無效,又經(jīng)針灸后,疼疼益劇,忍受不住。
診斷:面色青黃稍白,舌苔白,問及痛時腹部喜按,喜飲熱湯,兩脈沉遲,初步印象(原文為影響,考慮為錯字,因此改為印象兩字,下同)為虛寒胃痛。
治療:尺澤兩穴均以三棱針放血。再以毫**左側內(nèi)關、雙側足三里、中脘、氣海、三陰交,均用先瀉后補手法,加灸內(nèi)關、足三里、中脘、期門等穴。
效果:針后疼痛立止。
治理:此癥由陰寒而引起,故尺澤出血以除寒,內(nèi)關是心包經(jīng)的絡穴,下膈歷絡三焦,因能治胸腹諸疾患。足三里是胃經(jīng)合穴又均統(tǒng)身穴,止痛特效。三陰交系脾經(jīng)的穴,脾胃相表里,互助應用,效力更著。中脘、氣海都是任脈的孔穴,但一在胃部,一在下腹部,兩穴雖屬一經(jīng),但中隔肚臍,為上下相應的用穴法,尤其中脘除疾止痛去積效力顯著,氣海調(diào)氣尤妙,因病屬虛寒,故用補法,針后加灸而祛寒,寒除積去而痛止。故立即全愈不再復發(fā)。
按語(本文作者):
尺澤為手太陰肺經(jīng)的穴位,與委中穴同為古代中醫(yī)治療痧癥、霍亂的急救常用穴位之一,常用刮痧法或放血法。井、滎、輸、經(jīng)、合穴合稱為五俞穴,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jīng),所入為合,足三里為胃之合穴,合主逆氣而泄,故取足三里調(diào)胃。三陰交、中脘、氣海均為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要穴。
例二:
時間: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三日
患者:南某忠,男性,十九歲,會寧人,在民工隊擔水。
癥狀:面色正常,胃部脹痛。
主訴:兩年前因食冷飲食后,開始心口脹痛,因生活困難,無力就醫(yī),今晨大雨后,疼痛加劇,脹滿異常,特來就診。
診斷:面色正常,舌苔薄白,舌尖紅,脈搏遲實,劍突部有壓痛,初步印象為胃寒痛而兼有心臟疾患者。
治療:取穴為左側內(nèi)關,右側足三里,巨闕,均后先瀉后補手法,針后加灸。
效果:針治后即愈。
治理:此病舌尖紅,胸骨劍突有壓痛,按八會穴來治,巨闕為心會,故取巨闕針之即愈。足三里同前,故不贅述。因痛較用厲害,故用先瀉后補手法,病屬寒,故針后加灸。
按語(本文作者):
八會穴為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膻中。巨闕穴不是心之會穴,也不在八會穴之中,原文注解有誤。巨闕雖屬任脈,但為心之募穴,故心臟有疾取巨闕治之。內(nèi)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穴位,能理氣止痛。
例三:
時間:一九五八年九月十四日
患者:王某某,男,二十歲,甘肅會寧人,八中隊民工。
癥狀:右側面部紅腫,頸亦腫,食物張口困難。
主訴:前天偶爾腫起,食物工作都不方便。
診斷:左手脈大,右手脈小,舌質(zhì)紅無苔,面工,此乃三焦余火。
治療:取合谷、頰車、液門,,三穴均瀉。
效果:針一次即愈。
治理:六總穴云:面口谷谷收,因首先取合谷。頰車為病灶所在。因顯三焦的邪火,故取液門滎穴瀉之即愈。
按語(本文作者):
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六總穴歌,為另加兩句“心胸內(nèi)關應, 急救水溝謀”,這幾句歌訣高度概括了將人體疾病分為四部或六部,每部取一主穴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為初學針灸者和急救時選穴的原則,臨床實踐證明,確實簡單有效。井、滎、輸、經(jīng)、合穴合稱為五俞穴,每個穴位都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jīng),所入為合,液門為手少陽三焦經(jīng)的滎穴,滎主身熱,故取液門泄三焦之熱。
參考文獻
1.潘度然.《針灸治驗》.第一版,蘭州:甘肅省蘭州中醫(yī)學校,1959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