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雷公藤內酯醇及衍生物抗腫瘤研究獲進展

雷公藤內酯醇及衍生物抗腫瘤研究獲進展

2012-08-30 09:11 閱讀:1283 來源:愛愛醫(yī)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雷公藤內酯醇及其衍生物抗腫瘤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雷公藤內酯醇是中藥雷公藤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包括抗腫瘤在內的多重生物學作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繆澤鴻課題組、李援朝課題組、丁健課題組與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Giovanni Capranico實驗室合作,在雷

雷公藤內酯醇及其衍生物抗腫瘤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雷公藤內酯醇是中藥雷公藤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包括抗腫瘤在內的多重生物學作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繆澤鴻課題組、李援朝課題組、丁健課題組與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Giovanni Capranico實驗室合作,在雷公藤內酯醇及其衍生物的抗腫瘤作用和機制研究中取得階段性進展。

    在闡明C14β位羥基取代的雷公藤內酯醇衍生物具有選擇性體內抗腫瘤作用 (J Med Chem. 2009; 52: 5115–5123) 的基礎上,研究發(fā)現(xiàn)雷公藤內酯醇可升高細胞內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水平卻降低其轉錄活性,與其抗腫瘤作用相關 (Mol Cancer. 2010; 9:268)。已有研究顯示,雷公藤內酯醇可以與通用轉錄因子TFIIH大亞基XPB直接結合,并引起RNA聚合酶II(RNAPII)大亞基Rpb1降解。

    該合作研究深入揭示了雷公藤內酯醇作用于這一核心靶點的分子基礎和意義。雷公藤內酯醇降低Rpb1水平與其細胞毒活性緊密相關,即阻滯RNAPII于基因的啟動子處,減少基因啟動子和外顯子處染色質結合的RNAPII,增加Rpb1羧基末端結構域的磷酸化 (5位絲氨酸) 和泛素化。蛋白酶體抑制劑或CDK7抑制劑可減低雷公藤內酯醇降解Rpb1的能力。研究人員由此發(fā)現(xiàn)雷公藤內酯醇觸發(fā)CDK7介導RNAPII降解的新模式,提出了雷公藤內酯醇結合XPB、降解RNAPII的通用機制。該機制可以很好地解釋雷公藤內酯醇包括其強效抗腫瘤在內的多重治療學特性 (Cancer Res.2012; doi:10.1158/0008-5472.CAN-12-1006)。

    研究人員還受邀撰寫雷公藤內酯醇專題綜述,系統(tǒng)總結了雷公藤內酯醇的結構修飾、構效關系、作用與機制以及臨床開發(fā)的研究進展 (Nat Prod Rep. 2012; 29: 457-475)。(來源: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相關論文:

    1.Li Z, Zhou ZL, Miao ZH, Lin LP, Feng HJ, Tong LJ, Ding J, Li YC.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C14-hydroxyl substituted t**tolid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selective antitumor agents. J Med Chem. 2009; 52:5115-23.

    2.Zhou ZL, Luo ZG, Yu B, Jiang Y, Chen Y, Feng JM, Dai M, Tong LJ, Li Z, Li YC, Ding J, Miao ZH.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 with reduced transc**tional activity mediate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tolide. Mol Cancer. 2010; 9:268.

    3.Manzo SG, Zhou ZL, Wang YQ, Marinello J, He JX, Li YC, Ding J, Capranico J, Miao ZH. Natural product t**tolide mediates cancer cell death by triggering CDK7-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RNA polymerase II. Cancer Res. 2012; doi:10.1158/0008-5472.CAN-12-1006.

    4.Zhou ZL, Yang YX, Ding J, Li YC, Miao ZH. T**tolid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bioactivities, clinical development and mechanisms. Nat Prod Rep. 2012; 29:457-75.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