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拳參為蓼科植物拳參的干燥根莖。又名紫參。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拳參主產(chǎn)于東北、華北、山東、江蘇及湖北等地。春季發(fā)芽時或秋季莖葉將枯萎時采挖拳參,除去泥沙,曬干,除去須根。切片生用。本文重點介紹拳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拳參的別名】
紫參、牡蒙、眾戎、音腹、伏菟、重傷、童腸、馬行、刀剪藥、刀槍藥、疙瘩參、破傷藥、銅羅、蝦參、山蝦、山蝦子、地蝦、拳頭參、回頭參、紅蒼術(shù)、紅重樓、紅蚤體、活血蓮、紅內(nèi)消、馬尾七、土馬蜂、澀疙瘩、一口血、鳶頭雞、地蜂子、紅三七、紅地榆、地蠶子
【中藥拳參性味與歸經(jīng)】
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jīng)。
【中藥拳參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zhèn)肝息風(fēng)。
【中藥拳參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適量。
【中藥拳參用藥禁忌】
無實火熱毒者不宜使用。陰證瘡瘍患者忌服。
【中藥拳參作用】
1.中藥拳參治熱瀉熱痢。拳參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涼血止痢,且兼澀腸止瀉之功,可單獨制成片劑使用,治療赤痢膿血,濕熱泄瀉可配銀花炭、白頭翁、秦皮及黃連等同用。
2.中藥拳參治血熱出血。拳參苦而微寒,入肝經(jīng)血分而能涼血止血,常與貫眾、白茅根、大薊、生地等同用,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證。
3.中藥拳參治癰腫瘰疬,毒蛇咬傷。拳參苦泄寒涼,能清熱解毒,涼血消癰,消腫散結(jié),故常用拳參搗爛敷于患處,或煎湯外洗,治療瘡癰腫痛、瘰疬、痔瘡、水火燙傷、毒蛇咬傷等證,亦可配其他清熱解毒藥同用。
4.中藥拳參治熱病神昏,驚癇抽搐。拳參苦寒入肝,鎮(zhèn)驚息風(fēng),多與鉤藤、全蝎、僵蠶、牛黃等配伍,用治熱病高熱神昏,驚癇抽搐以及破傷風(fēng)等。
此外,拳參還能利濕,也可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證。
【中藥拳參現(xiàn)代研究】
1.中藥拳參藥理作用:拳參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腦膜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動物抑制性腫瘤的生長。外用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2.中藥拳參化學(xué)成分:拳參根莖含鞣質(zhì)、淀粉、糖類及果酸、樹膠、粘液質(zhì)、蒽醌衍生物、樹脂等。鞣質(zhì)中有可水解鞣質(zhì)和縮合鞣質(zhì),尚含有沒食子酸、鞣花酸。另含β-谷甾醇的異構(gòu)體和葡萄糖等。
3.中藥拳參臨床研究:現(xiàn)代臨床研究表明拳參可用于治療多種癌癥,如將拳參配伍其他藥物水煎服或制成多種制劑,可治療鼻咽癌、直腸癌、宮頸癌等(抗癌治驗本草 1994:515);也可治療食管癌、胰腺癌、頭頸部惡性腫瘤等(抗癌中藥 1996:423)。此外據(jù)記載拳參尚可治療肺結(jié)核、慢性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銀屑病、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拳參臨床應(yīng)用】
1.中藥拳參治療菌痢、腸炎
用拳參制成片劑,每片含藥0.3g。每次4片,日服3次。治療菌痢80例,平均服藥6.6天,結(jié)果治愈71例,好轉(zhuǎn)5例,無效吐例。有效病例平均 l天退熱,其他癥狀體征的平均消失時間為:腹痛3.8天,里急后重2.7天,膿血便2.9天,便次復(fù)常3.3天。也有用拳參1兩,水煎服,每天1-2次,治療菌痢、腸炎共130例,均有一定效果。
2.中藥拳參治療肺結(jié)核
取拳參洗凈曬干粉碎,加淀粉調(diào)勻壓成0.3g的片劑。成人每次4-6片,小兒酌減。治療12例,服藥時間最長者半年,最短者40天。結(jié)果3例原發(fā)綜合征均痊愈;9例浸潤型肺結(jié)核痊愈5例,好轉(zhuǎn)3例,1例無效。
3.中藥拳參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1:1紫參(石生蓼的根莖)注射液(每ml含紫參黃酮2.2-2.5mg)肌肉注射,每次2ml,每日2次,10天為一療程。治療103例,年齡;0-30歲,病程2-45年。除 l例合并嚴重肺心病無效外,其余102例均有效。病型與療效無明顯關(guān)系。三個療程后癥狀和體征的消失率分別為:咳嗽72.8%,咳痰79月%,氣喘77.1%,干濕性啰音67.2%??人浴⒖忍?、氣喘與羅音的見效時間多數(shù)在凄-10天內(nèi)。但消炎作用較差。
【中藥拳參古籍摘要】
《本草圖經(jīng)》:“搗末,淋渫腫氣。”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nèi)科學(xué)、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shù)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shù)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