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經(jīng)》中有關(guān)目與臟腑的關(guān)系在《靈樞·大惑論》篇有專門的記載,同時在《素問·金匱真言論》、《靈樞·五閱五使》、《靈樞·脈度》、《靈樞·師傳》、《素問·解精微論》諸篇均有提及,主要觀點有三個。
其一,目為肝之竅,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端貑?middot;金匱真言論》、《靈樞·五閱五使》篇提出目為肝之竅,《靈樞·脈度》篇則云:“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由于肝藏血,經(jīng)脈與目相連,故肝氣通于目,決定著目的視物形態(tài)、分辨五色的功能。而膽為肝的相合臟腑,目既為肝之竅,必與膽相關(guān),所以《靈樞·師傳》云:“目下果大,其膽乃橫。”其二,目為心之竅,從眼神中最易察知人的精神活動?!端貑?middot;解精微論》稱:“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張介賓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故為五臟之專精。”王冰注云:“神內(nèi)守,明外鑒,故目其竅也。”其三,目為五臟六腑精氣所注,五臟六腑決定了目的功能?!鹅`樞·大惑論》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luò),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陰,白眼赤脈法于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張介賓從五色配屬角度解釋眼睛五臟配屬,其注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故眼為精之窠而五色具焉。瞳子,眸子也。骨之精,主于腎,腎屬水,其色玄,故瞳子內(nèi)明而色正黑。黑,眼黑珠也。筋之精,主于肝,肝色青,故其色淺于瞳子。絡(luò),脈絡(luò)也。血脈之精,主于心,心色赤,故眥絡(luò)之色皆赤。”楊上善分析眼睛的形成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其注云:“目之有也,凡因三物:一為五臟六腑精之所成,二為營衛(wèi)魂魄血氣所營,三為神明氣之所生。是則以神為本,故神勞者,魂魄意志五神俱亂也。是以骨精瞳子,筋精黑眼,此二是肝腎之精,故法于陰也。果氣白眼及血之赤脈,此二是心肺兩精,故法于陽也。肺雖少陰,猶在陽中,故為陽也。”總之,認為眼睛及其視覺的形成是由五臟精氣上注而成,其中腎精形成瞳子(瞳孔),肝精形成黑眼(虹膜),心精形成血絡(luò),肺精形成白眼(結(jié)膜),脾精形成約束(眼瞼)。臟腑之精與目之經(jīng)脈相合而形成目系,上聯(lián)于腦,眼睛及其視覺的形成是五臟精氣上注,陰陽協(xié)調(diào)的結(jié)果。臟腑的盛衰,在眼睛上的反應(yīng)最為明顯。
以上三說實為《內(nèi)經(jīng)》目與臟腑關(guān)系理論的不同學說,在臨床中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肝診治目疾,臨床已普遍運用,比如雙目干澀、夜盲、視物昏花不清等癥,一般選擇滋肝陰、補肝血之法;若見目轉(zhuǎn)耳鳴,多運用瀉肝火、舒肝氣之方。從眼神診斷人的精神狀態(tài),判斷患者是否抑郁、偏執(zhí)、思維異常等,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內(nèi)容。值得說明的是五臟六腑分主目的各部分組織的理論,對臨床頗具指導意義,為中醫(yī)眼科“五輪說”奠定了基礎(chǔ)。“五輪說”將眼由外向內(nèi)劃分為胞瞼、兩眥、白睛、黑睛、瞳神五部分,內(nèi)應(yīng)五臟分別與脾、心、肺、肝、腎相聯(lián)系,分別命名為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五輪說體現(xiàn)了中醫(yī)的整體觀,是眼科疾病診斷和治療的理論基礎(chǔ),同時也為臨床從五臟治療目疾提供了立法依據(jù)。例如眼瞼屬脾胃,故眼瞼病麥粒腫多予以清胃瀉火之法、眼瞼下垂多補脾益氣;結(jié)膜屬肺,故結(jié)膜病多瀉肺清火;角膜屬肝,故角膜病多滋養(yǎng)肝陰、肝血為主;瞳仁屬腎,故白內(nèi)障多補益肝腎為主等。這些均為五輪說在目病辨證論治中的具體運用。
《內(nèi)經(jīng)》中所載目病較多,有目赤、目痛、目盲、目瞑、目不合、黑眼小、泣下等等三十多種。目主視物,外則與周圍環(huán)境直接接觸,內(nèi)則由臟腑精氣所注,所以,凡外感內(nèi)傷諸因,皆可引起目病。茲舉一病證,來具體論述目與臟腑關(guān)系。
黑眼小,語出《靈樞·玉版》。從病證名稱分析,可知黑眼具有伸展收縮的特性,其意明指瞳孔縮小。如黃庭鏡《目經(jīng)大成·五輪》云:“風輪下一圈收放者為金井。”《銀海精微·轆轤展開》亦云:“瞳人之大小隨黃仁之展縮,黃仁展則瞳人小,黃仁縮則瞳人大。”故黑眼又稱瞳人、瞳神、瞳子、金井等。按“五輪學說”,瞳神屬水輪,水輪內(nèi)應(yīng)臟腑于腎,而肝腎同源,故此病發(fā)病當責之于肝腎。黑眼小的病證特點即指瞳神展縮失靈,持續(xù)縮小,甚至縮小如針孔的目病。若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則瞳神失去正圓,邊緣參差不齊,又名瞳神缺陷。如《銀海精微·瞳人干缺》所云:“勞傷于肝,故金井不圓,上下東西如鋸齒,偏缺參差。久則漸漸細小,視物蒙蒙,難辨人物,相牽俱損。治法,宜瀉肝補腎之劑。”導致本病的病因,既有外感,亦有內(nèi)傷。正如張志聰所云:“如白眼青,黑眼小,肺肝腎三臟之氣傷也。”傅仁宇《審視瑤函·瞳神縮小癥》稱“亦有頭風熱癥,攻走蒸于精液,而細小也。”王肯堂《證治準繩·七竅門》對其病因亦有涉及,曰:“火強搏水,水實而自收,其病神水緊小。”故此病證多為風熱夾濕,阻滯于中,上蒸于目所致,病位當在肺肝腎。黑眼小,易反復發(fā)作,應(yīng)盡早徹底治療。王肯堂在《證治準繩·強陽搏實陰之病》中認為本病早期當屬風濕熱侵襲瞳子所致,主張用抑陽酒連湯加減,抑陽酒連湯原方中生地、知母滋陰抑陽;黃連、黃芩、黃柏、寒水石苦寒瀉火,芩、連用酒制,可引導諸藥直達病所;防風、蔓荊子、白芷、羌活、獨括、防己祛風除濕;甘草和中,調(diào)和諸藥。共奏滋陰抑陽、清熱解毒,散風除濕之功。若肝膽火熾,上灼神水者,用還陰救苦湯或者龍膽瀉肝湯加青葙子、夏枯草,以清瀉肝膽之火。還陰救苦湯出于《原機啟微》,全方由桔梗、連翹、紅花、細辛、當歸身、炙甘草、龍膽草、蒼術(shù)、黃連、羌活、升麻、柴胡、防風、藁本、知母、生地黃、黃柏、黃芩、川芎組成,若目昏甚,加倍知母、黃柏,共奏升陽化滯,益陰瀉熱,除濕之功。若勞傷精血,肝腎俱傷,元氣衰弱,目竅失養(yǎng)者,張璐主張運用六味地黃丸加二冬,亦可用杞菊地黃丸加減以滋養(yǎng)肝腎之陰,若兼見陰虛火旺者,可加知母、黃柏以滋陰降火。
由此可知,雖然《內(nèi)經(jīng)》中目與臟腑存在著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但在臨床上,對復雜的病證還應(yīng)辨證論治,綜合運用。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nèi)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shù)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shù)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