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經輔助生育的后代癌癥風險并沒有增加
新的研究顯示:靠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兒童患常見癌癥的風險并沒有增加,但罕見癌癥的風險尚不明確。
以人口為基礎的隊列研究正在進行,然而迄今為止,分析的數據還是很小的。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大學的研究員洛根斯佩克特博士說道:“我們的初步分析排除了整個兒童期癌癥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種最常見的兒童癌癥與輔助生殖的中強度關聯(lián)性。”“由于我們的置信區(qū)間很寬,對于不太常見癌癥的中強度關聯(lián)還不能被排除,但隨著數據的增加估計會穩(wěn)定下來。”
斯佩克特博士解釋道,這項為了輔助生殖臨床療效觀察報告系統(tǒng)而把國家癌癥登記名錄與 2004 至 2009 年的活產記錄緊密連接起來的研究,涉及 16 個州,但并非所有的州都提交了完整的數據。他于此間舉行的美國生殖醫(yī)學學會 2014 年年會上介紹了這一研究成果。
“我們現(xiàn)在正在等待來自加利福尼亞洲,佛羅里達州,和伊利諾伊州的數據,這些數據將顯著增加我們的樣本量,”他報告說。“但由于我們已經取得的樣本大小與其他兩個主要的前瞻性報告的樣本大小相等,所以我們認為是時候報告我們目前的發(fā)現(xiàn)了”.
他說,初步的研究結果與另外兩個發(fā)現(xiàn)與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的癌癥的相對危險度(RR)增加的報告的結果不一致。
涉及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超過 10 萬名兒童的英國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兒童與肝母細胞瘤(相對危險度為 3.3)和橫紋肌肉瘤(相對危險度為 2.6)有聯(lián)系(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 2013;369:1819 年至 1827 年)。涉及北歐的近 92000 名類似兒童的研究表明他們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相對危險度為 1.4)和癌(相對危險度為 2.0)有聯(lián)系。
在初步分析中,對 6302 名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兒童與 36817 名自然受孕出生的兒童進行了比較。
從出生到癌癥診斷,嬰兒死亡或隨訪結束時的平均時間為 3.8 年。斯佩克特博士解釋道:“這段時間是患兒童白血病和胚胎性腫瘤(又稱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和肝母細胞瘤)風險性最高的時間。”
在調整性別,復數,出生體重 Z 值,產婦年齡,種族和教育后,總體上患癌癥(相對危險度為 1.07)或白血病聯(lián)合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風險并沒有增加。
他指出:“對于其他癌癥,我們觀察到一些的相對風險升高但置信區(qū)間很寬,尤其顯著的是室管膜瘤,其相對風險最高但置信區(qū)間極寬。”
來自丹麥哥本哈根癌癥協(xié)會研究中心的碩士瑪麗 Hargreave 認為這項研究受限于其樣本例數過少,其發(fā)表的一些研究顯示借助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兒童得癌癥的風險將增加。
她向 Medscape 醫(yī)學新聞解釋道:“這意味著風險實際上將會增加,只是統(tǒng)計學上還沒有辦法來證明這一點。如果研究的癌癥樣本例數較大,統(tǒng)計學上的結果可能會有顯著性差異”.
Hargreave 及其同事近期報道了在丹麥 1964 年至 2006 年有 123322 名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兒童。
雖然生育藥物和總的兒童患癌癥的風險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顯著,但是母親分娩前使用孕激素卻會顯著增加孩子患有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ㄈ魏斡猛镜娘L險比 [HR] 為 4.95; 3 個或更多個周期的風險比為 9.96)和交感神經系統(tǒng)腫瘤(任何用途的風險比為 5.79; 3 個或更多次周期的風險比為 8.51)的危險。
在 meta 分析中,Hargreave 及其同事對 25 個輔助生育治療后出生的兒童進行隊列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患有常見癌癥(相對危險度為 1.33),血液腫瘤(相對危險度為 1.59),中央神經系統(tǒng) / 神經癌(相對危險度為 1.88)和其他實體腫瘤(相對危險度為 2.19)的風險是升高的。
她解釋說:“盡管 meta 分析中的許多研究沒有單獨顯示其風險顯著增加,但對于混合數據來說,樣本量已足夠大,可以顯示輔助生殖技術與兒童患上常見癌癥或許多特殊癌癥的風險增加具有顯著相關性。”
對于特殊的癌癥類型,其患上白血病(相對危險度為 1.65),神經母細胞瘤(相對危險度為 4.04)和視網膜母細胞瘤(相對危險度為 1.62)的風險會增加。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