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地和灌溉、孰先孰后
2019-12-21 14:19
閱讀:13498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劉德龍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在浮針治療中是先修通管道還是先澆水呢?
跟著大人到地里去鋤地,有時是地剛澆過的去鋤,有時卻是鋤了以后再澆地。年少無知的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直到學了符老師的浮針,再讀<浮針醫(yī)學綱要>,才發(fā)現,鋤地是為了讓莊稼把根扎下去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同時也是為了保墑。而浮針的掃散就象是鋤地松土,而灌溉就相當于浮針治療中的再灌注活動。
好多浮針平時在交流中或者臨床小班中,常常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在治療中先是改善供血還是先把患肌處理掉。關于這個問題,討論了好久。因為有時先處理患肌時,由于血供不好,很難處理掉患肌,而把供血改善之后患肌很快就消失了。而有的觀點認為,如果不把患肌打掉,如果改善血循環(huán),勢必血液供血不到患肌的后半段。這樣治療效果可能也不好…….
老師2017年3月在渭南的糾誤班上課時,專門講了再灌注活動和進針掃記得劉玉忠散之間的先后聯系,講了一個腹痛的患者,診斷為急性胃腸炎。在做浮針治療前先讓患者做幾個仰臥起坐,結果治療效果特別明顯。
最近治療了一個肘關節(jié)疼痛一個月的患者,由于前一天晚上在地里澆地,結果第二天出現右肘關節(jié)疼痛,不能屈曲,不能用筷子夾住菜放到嘴里,更不能洗臉,也不能梳頭,就診時非常疼痛,經過詳細辯病、辯勢、辯肌后,確定患肌就是橈側腕屈肌,尺側腕屈肌、肘二頭肌、喙肱肌,橈側腕伸肌、肱三頭肌,在治療時考慮患者是急性損傷,就沒有做過大力量的再灌注活動,僅在局部的患肌周圍進行局部的再灌注活動,第一次治療結束后,患者就可以感覺到疼痛明顯減輕,第二診來的時候訴終于晚上可以睡一個舒服的覺了,繼續(xù)處理上面的相關患肌,治療結束后癥狀減輕了80%,囑患者回去嚴格遵醫(yī)囑。經過五次治療,患者基本上全部恢復。達到臨床治愈。通過這個病例筆者發(fā)現,再灌注活動也就是我們澆地不一定要用大量的水,就象現在的滲灌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記得前幾天我治療一例右側股四頭肌和腹斜肌有問題的患者,前幾次股四頭肌效果有,但不是很明顯,處理之后減輕,但很快又反彈回來。這次來了之后我改變了一下思路,先處理右側腹斜肌,結果僅僅處理了腹斜肌,股四頭肌沒有處理,結果股四頭肌患肌消失了。所以浮針治療中,局部處理患肌和改善供血同樣重要。
那么我們在浮針治療中是先修通管道還是先澆水呢?我覺得這個因人而已異。對于急性損傷的患者,主要還是局部的問題比較大,所以先處理局部的患肌,效果不好的話,就要考慮解決供血的問題。而對于病程長,病情重的患者,先改善供血,然后再處理局部的患肌,這樣效果要更好一些。同時還要考慮患者的體質,營養(yǎng)狀況。
對于局部的再灌注活動,建議在治療前先做幾次再灌注活動,然后再進針進行掃散活動,再進行再灌注活動??赡苓_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個人的粗淺認識,望各位浮針人拍磚。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