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科醫(yī)學進展 > BMJ綜述:腸易激綜合征治療概述

BMJ綜述:腸易激綜合征治療概述

2015-12-02 18:52 閱讀:16232 來源:醫(yī)脈通 作者:林* 責任編輯:林夕
[導讀]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障礙,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特征,伴有排便習慣改變。腹脹也是常見的。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障礙,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特征,伴有排便習慣改變。腹脹也是常見的。上周,更新了BMJ綜述中關于腸易激綜合征診斷方面的內容,接下來會對IBS管理中的治療方法概述進行重點介紹,詳情如下:

    傳統(tǒng)治療方法概述

    非藥物治療

    IBS的一些非藥物治療包括結構化患者教育,飲食操作,和壓力管理ENREF_1.患者教育旨在解釋IBS作為一種診斷,保證這種綜合征不會提示一種更嚴重潛在疾病,關于生活方式因素的咨詢可能會減輕癥狀。膳食管理包括關于食物的一般咨詢,這些食物可能會加劇癥狀(例如過量的**,碳酸飲料,產(chǎn)氣食品)。壓力管理包括確認生活**存在同時討論應對機制。然而,患者對壓力,焦慮,或抑郁的評估需要可能會轉介到心理醫(yī)生或行為治療師。

    藥物治療

    藥物方法通常靶向一個或多個涉及IBS發(fā)病機制的病理生理異常,針對主要癥狀。目前有多種管理方案可用,包括一些非處方和處方藥。OTC治療包括纖維補充劑,西甲硅油,乳糖酶片,助消化劑(如α半乳糖苷酶)和補充劑,止瀉藥,益生菌,以及眾多的滲透性和**性瀉藥。需要處方的藥物治療包括解痙藥,抗抑郁藥,特定瀉藥,和其他加快或減慢腸道蠕動的藥物。

    治療的風險和獲益需要以個人為基礎進行評估。以下內容將對新出現(xiàn)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進行介紹。

    新的非藥物治療

    本節(jié)重點介紹新型IBS治療,其中很多在過去3——5年相繼出現(xiàn)。此外,還提供了更多關于安全性或有效性的數(shù)據(jù)信息。

    新治療的來源和選擇標準

    作者們使用術語“腸易激綜合征”和“治療”檢索Medline和Embase,時間范圍是從這些數(shù)據(jù)庫成立一直到2014年11月。他們也應用了自己的文獻參考清單和個人圖書館以確認增補信息。對以英語,挪威語,瑞典語,和丹麥語發(fā)表的文獻全文進行了綜述,同時所有其他語言以英文摘要進行回顧。優(yōu)先考慮來自過去5年發(fā)表的系統(tǒng)性文獻綜述,薈萃分析,和隨機對照試驗(RCT)的證據(jù)。

    飲食治療

    患者通常會報告飲食觸發(fā)他們的癥狀,雖然沒有具體食物被最終牽涉到IBS發(fā)病。某種食物不耐受的潛在機制包括具有滲透活性化學品(例如,山梨糖醇),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例如,乳糖),胃腸蠕動**(例如,**),食物過敏,增強胃結腸反射,以及結腸發(fā)酵。

    排除飲食研究,包括乳制品和小麥,產(chǎn)生了相互矛盾的結果。例如,一項RCT報道,當IgG基礎檢查用來指導飲食推薦時,癥狀會有10%的降低。然而,一項較老的研究發(fā)現(xiàn),關于食物的飲食激發(fā)會帶來陽性IgG滴度,IBS患者的皮膚結果并未加劇癥狀。因此,IBS食物過敏檢查極具爭議,并非大多數(shù)學術專家和臨床醫(yī)生主張。

    發(fā)酵的碳水化合物

    一些近期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一種低發(fā)酵寡糖,二糖,單糖,和多元醇飲食(FODMAPs)是有益的。含量高的難消化碳水化合物食物通過其滲透效應和結腸細菌發(fā)酵被認為會引起IBS癥狀,因為結腸發(fā)酵會產(chǎn)生氣體,對胃腸蠕動產(chǎn)生直接作用。下圖提供了高和低FODMAP食物清單。


    低和高FODMAP(發(fā)酵寡糖,二糖,單糖,和多元醇)包含的食物清單麩質

    麩質是一種在小麥,黑麥,和大麥中發(fā)現(xiàn)的蛋白質,會增加食物的彈性,例如面包和面團。隨著麩質和含麩質食物的公眾意識增加,很多IBS患者現(xiàn)在避免麩質或嘗試無麩質飲食。

    纖維

    膳食纖維包含非消化植物材料,不溶于(例如,全麥和小麥)或可溶于(例如,燕麥,歐車前,亞麻)水。纖維已經(jīng)被推薦用于治療IBS和便秘,盡管纖維相關氣體產(chǎn)生會加劇IBS患者的腹脹和脹氣。

    編譯自:Irritable bowel syndrome:new and emerging treatments,BMJ 2015;350:h1622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