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臨床用藥 > 顯微鏡下的細胞與免疫(2)

顯微鏡下的細胞與免疫(2)

2012-09-28 14:26 閱讀:8505 來源:譯言網(wǎng)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人類淋巴細胞(偽粉紅色部分)正在掃描樹突狀細胞(偽藍色部分)的表面。這張圖片是利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完成的。樹突狀細胞通過激活兩大類T淋巴細胞——能夠殺死被感染宿主細胞的細胞毒性T細胞,以及引導其他免疫細胞活性的輔助T細胞——來觸發(fā)適應性免疫反應


    6.脂肪火警
 


    拍攝者:Tim L??mmermann和Ronald N. Germain,美國**衛(wèi)生研究院(NIAID)

    T細胞和B細胞的職責在于著力構(gòu)建一個對抗特定病原體的長期或稱之為“適應性”防御系統(tǒng),而先天性的免疫特遣部隊則負責對感染作出迅速反應,它們會盲目地將任何入侵者都當作“異物”來排斥。例如,當皮膚受傷時,肥大細胞(藍色部分)就會釋放出炎癥信號,敦促正處于循環(huán)狀態(tài)的中性粒細胞(紅色部分)從血管遷移至傷口處。中性粒細胞和其他巨噬細胞(黃色部分;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在淋巴管、血管和脂肪細胞之間向著受傷的部分運動,準備控制可能產(chǎn)生的感染以及清理受損的組織。

    圖片:實驗用的皮膚真皮層來自于洛克菲勒大學M. Nussenzweig培育的CD11c-Venus轉(zhuǎn)基因鼠,皮層經(jīng)過了三色免疫熒光染色。研究者利用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CLSM)對30??m的實驗組織進行了掃描,并將結(jié)果投影成了二維圖像。

    7.招兵買馬
 


    拍攝者:Aude Thiriot和Ulrich von Andrian,哈佛醫(yī)學院

    為了抵達炎癥或受損組織的部位,處于循環(huán)中的免疫細胞必須透過血管壁,從血液中遷移出來。這種“外滲過程”通常只會在從毛細血管中收集血液的小靜脈中發(fā)生。上述圖片即闡明了這種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階段特異性。包括毛細血管、小靜脈、小動脈和大血管在內(nèi)的所有血管都被標上了綠色(利用泛內(nèi)皮細胞標記物CD31)。對抗抗原趨化因子受體(DARC)(紅色部分)的第二抗體選擇性地對后毛細血管個小靜脈中的內(nèi)皮細胞進行了染色。只有表達抗原趨化因子受體的小靜脈才能夠從血液中有效地招募到白細胞;由于綠色和紅色熒光的重疊,致使這些血管出現(xiàn)了黃色。

    圖片:實驗中所用的網(wǎng)膜材料是從一只C57BL/6實驗鼠上獲得的,并利用抗CD31(綠色部分)和抗DARC進行了染色,再通過二級共軛Alexa 647復染(紅色部分)。整個網(wǎng)膜材料被置于玻片之間,研究者利用倒置共焦顯微鏡獲得了系列光切圖像(Z-stack)。綠色和紅色部分的圖像經(jīng)過了處理和合并。

    8.保家衛(wèi)國
 


    拍攝者:Tim L??mmermann,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

    淋巴結(jié)會困住來自周圍組織的抗原,而脾臟則通過過濾血液來篩查全身性感染。圖中的巨噬細胞(紅色部分)位于脾臟結(jié)構(gòu)中樞——即一個膠原纖維的網(wǎng)狀組織——的上部,它就像蜘蛛一樣等待著血液中產(chǎn)生的病原體。雖然搜尋病原體和吞食死亡細胞殘骸是巨噬細胞最眾所周知的職責,但它也會表達Ⅰ類和Ⅱ類MHC分子,以及激活細胞毒性和輔助T細胞。

    圖片:厚度為100??m的鼠脾臟切片由雙色免疫熒光染色:抗CD169和層粘連蛋白的抗體分別標識了巨噬細胞和網(wǎng)狀纖維。研究人員利用激光掃描共焦顯微鏡對18??m的實驗組織進行了掃描,并將結(jié)果投影成了二維圖像。

    9.危險的會面
 


    拍攝者:科學之眼/Nicole Ottawa和Oliver Meckes

    巨噬細胞(淺褐色部分)與包柔氏螺旋體細胞(藍色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柔氏螺旋是一種能夠?qū)е氯R姆病的螺旋菌。盡管包柔氏螺旋體細胞的外膜中包含一種名為OspC蛋白的強抗原,但這種細菌還是能夠通過藏身于某些隱秘之處,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來避開免疫細胞,從而成功侵入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

    10.好家伙們
 


    拍攝者:Ivaylo Ivanov、Dan R. Littman、Eric Roth和Alice Liang,紐約大學Skirball研究所和OCS顯微中心

    并不是所有的外源物都具備危險性和破壞性。事實上,腸道中的某些共生菌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在上圖中,一根來自分節(jié)絲狀菌(SFB)的細絲正在與鼠小腸中的小腸上皮細胞發(fā)生著相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可以通過觸發(fā)Th17細胞(即制造白細胞介素-17和白細胞介素-22兩種細胞因子的CD4+T輔助細胞)的分化,來幫助機體保持免疫平衡。欲知更多詳情,請參考Ivanov的論文(2009年)。

    圖片:厚度為60nm且經(jīng)過Epon包埋的鼠小腸(來自于八周齡的Taconic C57BL6實驗鼠)經(jīng)過醋酸鈾和檸檬酸鉛染色,觀測設備為120KV透射式電子顯微鏡,成像設備為1100萬像素的數(shù)碼相機。圖片色彩經(jīng)過了Photoshop加工。橙色和綠色部分分別代表線粒體和細胞質(zhì),而細胞核和微絨毛則分別呈藍色和紫色。

  • 1
  • 2

分享到:
  版權(quán)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