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長期大量飲酒所致的肝臟疾病。初期通常表現(xiàn)為脂肪肝,進而可發(fā)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嚴重酗酒時可誘發(fā)廣泛肝細胞壞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該病是我國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為進一步規(guī)范酒精性肝病的診斷和治療,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在參考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按照循證醫(yī)學的原則,制定了本《指南》。其中推薦的意見所依據(jù)的證據(jù)等級共分為3個級別5個等次,(表1),文中以括號內斜體羅馬數(shù)字表示。
本《指南》旨在幫助醫(yī)生對酒精性肝病診治作出正確決策,并非強制性標準;也不可能包括或解決該病診治中的所有問題。因此,臨床醫(yī)生在針對某一具體患者時,應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臨床證據(jù)和現(xiàn)有醫(yī)療資源,并在全面考慮患者的具體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制定合理的診療方案。由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進展迅速,本《指南》仍將根據(jù)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
一、酒精性肝病臨床診斷標準
1、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但應注意性別、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的影響。乙醇量換算公式為:g=飲酒量(ml)×乙醇含量(%)×0.8。
2、臨床癥狀為非特異性,可無癥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重減輕、黃疸等;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jīng)精神癥狀、蜘蛛等癥狀和體征。臨床癥狀為非特異性,可無癥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重減輕、黃疸等;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jīng)精神癥狀、蜘蛛痣、肝臟等癥狀和體征。臨床癥狀為非特異性,可無癥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重減輕、黃疸等;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jīng)精神癥狀、蜘蛛痣、肝臟等癥狀和體征。
3、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谷氨酰轉肽酶(GGT)和平均血細胞比容(MCV)等指標升高,禁酒后這些指標可明顯下降,通常4周內基本恢復正常,AST/ALT>2,有助于診斷。
4、肝臟B超或CT檢查有典型表現(xiàn)。
5、排除嗜肝病毒的感染、藥物和中毒性肝損傷等。
符合1、2、3和5條或1、2、4和5條可診斷酒精性肝??;僅符合1、2和5條可疑診酒精性肝病。
符合酒精性肝病臨床診斷標準者,其臨床分型診斷如下:
(1)輕癥酒精性肝?。焊闻K生物化學、影像學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基本正?;蜉p微異常。
(2)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學診斷符合脂肪肝標準,血清ALT、AST可輕微異常。
(3)酒精性肝炎:血清ALT、AST或GGT升高,可有血清總膽紅素增高。重癥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中,合并肝昏迷、肺炎、急性腎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可伴有內毒素血癥。
(4)酒精性肝纖維化:癥狀及影像學無特殊。未做病理檢查時,應結合飲酒史、血清纖維化指標標志(透明質酸、Ⅲ型膠原、IV型膠原、層粘連素蛋白)、GGT、AST/ALT、膽固醇、Apo載脂蛋白-A1、總膽紅素、α2巨球蛋白、鐵蛋白、穩(wěn)態(tài)模式胰島素抵抗等改變,這些指標并非十分敏感,應聯(lián)合檢測。
(5)酒精性肝硬化:有肝硬化的臨床表現(xiàn)和血清生物化學指標的改變。
二、酒精性肝病影像學診斷
影像學檢查用于反應肝臟脂肪浸潤的分布類型,粗略判斷彌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顯性肝硬化,但其不能區(qū)分單純性脂肪肝與NASH脂肪性肝炎,且難以檢出<33%的肝細胞脂肪變。應注意彌漫性肝臟回聲增強以及密度降低也可見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
(一)B超診斷
1.肝區(qū)近場回聲彌漫性增強(強于腎臟和脾臟),遠場回聲逐漸衰減;
2.肝內管道結構顯示不清;
3.肝臟輕至中度腫大,邊緣角圓鈍;
4.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提示肝內彩色血流信號減少或不易顯示,但肝內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葉包膜及橫膈回聲顯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備上述第1項及第2~4項中一項者為輕度脂肪肝;具備上述第1項及第2~4項中兩項者為中度脂肪肝;具備上述第1項以及第2~4項中兩項和第5項者為重度脂肪肝。
(二)CT診斷
彌漫性肝臟密度降低,肝臟與脾臟的CT值之比≤1。彌漫性肝臟密度降低,肝/脾CT比值≤1.0,但>0.7者為輕度;肝/脾CT比值≤0.7但>0.5者為中度;肝/脾CT比值≤0.5者為重度。
三、酒精性肝病組織病理學診斷
酒精性肝病病理學改變主要為大泡性或大泡性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細胞脂肪變性。依據(jù)病變肝組織是否伴有炎癥反應和纖維化,可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一)單純性脂肪肝
依據(jù)肝細胞脂肪變性占據(jù)所獲取肝組織標本量的范圍,分為4度(F0-4):F0為5%肝細胞脂肪變性;F1為5%~30%肝細胞脂肪變性;F2為31%~50%肝細胞脂肪變性;F3為51%~75%肝細胞脂肪變性;F4為75%以上肝細胞脂肪變性。
(二)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
酒精性肝炎的脂肪肝程度與單純性脂肪肝一致,分為4度(F0-4)。依據(jù)炎癥程度分為4級(G0-4):G0無炎癥;G1腺泡3帶呈現(xiàn)少數(shù)氣球樣肝細胞,腺泡內散在個別點灶狀壞死和中央靜脈周圍炎;G2腺泡3帶明顯氣球樣肝細胞,腺泡內點灶狀壞死增多,出現(xiàn)Mallory小體,門管區(qū)輕至中度炎癥;G3腺泡3帶廣泛的氣球樣肝細胞,腺泡內點灶狀壞死明顯,出現(xiàn)Mallory小體和凋亡小體,門管區(qū)中度炎癥伴/或門管區(qū)周圍炎癥;G4融合性壞死和/或橋接壞死。依據(jù)纖維化的范圍和形態(tài),肝纖維化分為4期(S0-4):S0無纖維化;S1腺泡3帶局灶性或廣泛的竇周/細胞周纖維化和中央靜脈周圍纖維化;S2纖維化擴展到門管區(qū),中央靜脈周圍硬化性玻璃樣壞死,局灶性或廣泛的門管區(qū)星芒狀纖維化;S3腺泡內廣泛纖維化,局灶性或廣泛的橋接纖維化;S4肝硬化。
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組織病理學診斷報告
酒精性肝炎F(0-4)G(0-4)S(0-4)】
注:F:脂肪肝分度;G:炎癥分級;S:纖維化分期
(三)肝硬化
肝小葉結構完全毀損,代之以假小葉形成和廣泛纖維化,大體為小結節(jié)性肝硬化。根據(jù)纖維間隔有否界面性肝炎,分為活動性和靜止性。
四、酒精性肝病的治療
(一)評估方法
有多種方法用于評價酒精性肝病的嚴重程度及近期存活率,目前有以下幾種方法:Child-Pugh積分系統(tǒng)、凝血酶原時間-膽紅素判別函數(shù)(Maddrey判別函數(shù))和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級等,其中Maddrey判別函數(shù)有較高價值,其判別函數(shù)公式為:4.6×[實際凝血酶原時間-標準凝血酶原時間(秒)]+血清膽紅素(mg/dl)。
(二)治療原則
治療酒精性肝病的治療原則是:戒酒和營養(yǎng)支持,減輕酒精性肝病的嚴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繼發(fā)性營養(yǎng)不良和對癥治療對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
1. 戒酒
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肝病的最主要措施(Ⅲ)。戒酒過程中應注意戒斷綜合征(包括酒精依賴者,神經(jīng)精神癥狀的出現(xiàn)與戒酒有關,多呈急性發(fā)作過程,最低限度有四肌抖動及出汗等癥狀,嚴重者有戒酒性抽慉或癲癇樣痙攣發(fā)作)的發(fā)生(Ⅲ)。
2. 營養(yǎng)
支持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良好的營養(yǎng)支持,在戒酒的基礎上應提供高蛋白、低脂飲食,并注意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及葉酸(Ⅱ-2)。
3. 藥物治療
(1)糖皮質激素可改善重癥酒精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率(Ⅰ)。
(2)美他多辛可加速酒精從血清中清除,有助于改善酒精中毒癥狀和行為異常(Ⅰ)。
(3)多烯磷脂酰膽堿對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防止組織學惡化的趨勢(Ⅰ)。甘草酸制劑、水飛薊素類和多烯磷脂酰膽堿等藥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護肝細胞膜及細胞器等作用,臨床應用可改善肝臟生化學指標(Ⅱ-2,Ⅱ-3)。但不宜同時應用多種抗炎保肝藥物,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及因藥物間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應(Ⅲ)。
(4)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臟常伴有肝纖維化的病理改變,應重視抗肝纖維化治療(Ⅲ)。對現(xiàn)有多個抗肝纖維化中成藥或方劑今后應根據(jù)循證醫(yī)學原理,按照新藥臨床研究規(guī)范 (GCP) 進行大樣本、隨機、雙盲臨床試驗,并重視肝組織學檢查結果,以客觀評估其療效和安全性。
(5)積極處理酒精性肝硬化的并發(fā)癥(如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肝性腦病和肝細胞肝癌等)(Ⅲ)。
(6)嚴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考慮肝移植,要求患者肝移植前戒酒3~6個月(Ⅱ-2)。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