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皮膚性病科醫(yī)學進展 > 歸脾湯治皮膚病驗方(2)
病例二 皮膚瘙癢癥
孔某,女,53歲,2001年3月10日初診。
全身皮膚陣發(fā)性瘙癢4月余,曾予葡萄糖酸鈣、地塞米松、息斯敏等交替注射、內服,外用賽庚啶軟膏、膚輕松軟膏、皮炎平霜、樟腦酊等療效均不顯著。近月來逐日加重,癢感劇烈,發(fā)作頻繁,搔抓至皮膚出血仍不止癢,直到痛時方才暫感癢輕。查見周身有不規(guī)則的條狀抓痕累累,伴少許細薄鱗屑,點狀血痂分布及色素沉著。面色少華,肢體乏力,心悸,眩暈健忘,失眠多夢,納差。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診斷:皮膚瘙癢癥
辨證:心脾兩虛,風邪侵襲。
治則:補益心脾,疏風止癢。
處方:黨參30g,黃芪30g,白術12g,茯苓12g,當歸15g,白芍20g,龍眼肉15g,遠志10g,炒棗仁12g,防風10g,白鮮皮12g,蛇床子10g,甘草6g,大棗4枚,水煎服,每日一劑。
二診:服藥8劑后,癢感大減,面色已轉淡紅,納增,肢體明顯有力,睡眠可,肌膚覺有潤感,抓痕血痂逐漸消退,余癥俱輕。原方黨參、黃芪減為20g,入砂仁6g,白蒺藜9g。續(xù)服7劑后瘙癢癥狀全消,皮膚恢復正常之色,諸癥治愈。
按 皮膚瘙癢癥,中醫(yī)稱為“癢風”。《外科證治全書》說:“遍身瘙癢,并無瘡疥,搔之不止。”《千金方》描述:“癢癥不一,婦人血虛,或通身癢,或頭面癢,如蟲行皮中。”此例瘙癢數月,并逐漸加重,兼有面色少華,心悸眩暈,失眠健忘,肢體乏力等癥狀表現。究其原因,此乃心脾兩虛,氣血缺損,膚失潤養(yǎng),風邪入侵而成瘙癢。故用黨參、黃芪、白術、茯苓、龍眼肉、當歸、白芍、酸棗仁、大棗等補益心脾,益氣補血;白蒺藜、白鮮皮、蛇床子、防風疏風止癢,而收全功。
了評估銀屑病關節(jié)炎(Ps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研究人員進行...[詳細]
皮膚癌患者體表的癌細胞正在如何變化?要是能直觀地看到這些“原生態(tài)”癌細胞就好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