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肝病科醫(yī)學進展 > 新型掃描技術,準確度達九成
新型掃描技術可定量診斷肝纖維化程度,未來有望應用在其他器官纖維化診斷中。
肝臟被譽為人體內的“化工廠”,同時也是個沉默的器官,即便受到損傷,也會“默默承受”,等癥狀表現出來時已經晚了。肝纖維化是導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的可誘發(fā)肝癌,阻止和逆轉纖維化是減少肝病發(fā)展的主要方法。但肝臟的纖維化程度很難被發(fā)現,發(fā)現后也較難定量診斷其嚴重程度。近日,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攻克了這一難題,利用電腦掃描技術,讓電腦對肝纖維化程度進行診斷,診斷準確率高達90%,未來這一技術也有望應用在其他組織或器官的纖維化診斷上。
肝臟纖維化和硬化有時連B超也難以發(fā)現,侯金林表示,即使病人通過影像學檢查發(fā)現了肝纖維化或硬化,進行肝穿刺也難以通過小小的活檢樣本定量評估肝纖維化或硬化的程度。一份肝臟穿刺的***檢查報告,只能依靠有經驗的專家按照自身經驗進行判斷,兩名專家有可能會給出肝臟纖維化程度差異較大的結果。
新技術:電腦掃描診斷準確率高達九成
隨著藥物治療學的不斷進步,肝纖維化定量診斷和抗纖維化治療問題已成為當前肝病領域的研究熱點。“未來的技術除了醫(yī)生用肉眼判斷外,還可以使用電腦對肝穿刺樣本進行掃描判斷。”侯金林介紹,他率領的南方醫(yī)院課題組,和珠江醫(yī)院汪艷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課題組聯(lián)合完成了qFibrosis肝纖維化組織學定量研究工作,其研究論文在線發(fā)表在2014年3月歐洲肝病學會會刊Journalof Hepatology雜志上。
侯金林介紹,這一新技術使用肝穿刺活檢樣本放在電腦下進行掃描,電腦經過掃描將數據進行處理然后定量地判斷出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這一診斷準確率在90%以上。國際著名肝病學家PartickMarcellin教授和肝臟病理學家Pierre Bedossa教授就該工作聯(lián)合發(fā)表點評文章,同時在線發(fā)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上。評述中稱“該研究令人信服地證明了該項新技術在臨床肝纖維化分析方面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這種革新性的分析系統(tǒng)將尤其會在臨床慢性肝病研究方面,提高肝組織學纖維化診斷的價值”.
未來:將對器官纖維化診斷起關鍵作用
這項技術未來還有望應用于器官纖維化診斷上。臨床研究證實,45%的疾病死亡與器官纖維化密切相關。器官纖維化病因多種多樣,凡是導致器官損傷的因素均可引起纖維化。器官纖維化病理機制復雜,涉及多種細胞、多個病理途徑,可發(fā)生于心、肺、肝、腎臟等重要臟器。最終,器官功能減退或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氣腫、肝硬化、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以肝纖維化為例,如果早發(fā)現、早治療,肝纖維化的水平可以逆轉。其他器官如腎臟、胎盤等器官組織的纖維化如果發(fā)現得早,診斷準確,及早介入治療也可以得到控制或減緩惡化。
相比目前病理染色診斷技術的金標準,提供了更多病理診斷的臨界信息,避免了染色診斷過程中的人為誤差。將病人的活檢標本通過與數據庫比對,得出準確的數字分析結果。通過HistoIndex的纖維化分析系統(tǒng),相信無論是在臨床診療方案的制定還是藥物研發(fā),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