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療法 , 又稱放血療法 , 是用三棱針、毫針、梅花針、或用***刺破軀體的一定部位 , 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該法應用廣泛﹑簡便安全﹑且療效肯定 , 因而在民間廣為流傳。
1. 刺血療法概況
1. 1 中醫(yī)刺血療法析源
刺血療法源遠流長,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現(xiàn)存的文獻中,此法最早載于馬王堆出土的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曾有 “……引下其皮,以砭穿其旁 ” 的記載,即用砭石刺破八髎以治療疝氣?!秲冉洝返膯柺溃惯@一療法發(fā)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全書 162 篇,論及此療法的竟多達 40 余篇,從理論到臨床基本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其中對放血療法的機理﹑施術部位﹑操作手法﹑適應癥及禁忌癥均作了精辟的論述 ?!稘h書 · 蘇武傳》曾有這樣的記載: “…… 武(作者注)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 ” 也就是說,衛(wèi)律的醫(yī)生在坎火的輔助下,用蹈其背出血的方法,使蘇武的呼吸在半日內恢復到正常。這種放血療法極像后世劉涓子所說的水角或水銀角血法。晉 · 葛洪《肘后方》載以 “ 針角 ” 之法治病。南北朝《小品方》載 “ 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 ” ,即是用刺血的方法治療疾病。
唐代刺血療法的應用更為廣泛,理論更臻完善,出現(xiàn)了用刺血療法治療疾病的專案記載。如御醫(yī)秦鳴鶴**百會及腦空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頭眩目不能視。宋 · 王懷隱《太平圣惠方》載在治療舌頭腫脹時, “ 用手指或鈹?shù)栋焉嘞聝蛇叺钠つw弄破使之出血 ” 此法不僅為后世醫(yī)家所借鑒用于治療舌腫脹,而且發(fā)展為**金津、玉液出血,治療構音障礙及吞咽困難。
金元時期,隨著醫(yī)學爭鳴之風的興起,刺血療法也得到了提高和發(fā)展。身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雖不專攻針灸,但對刺血療法的運用頗有心得。據(jù)《儒門事親》記載,張從正曾身患目疾,或腫或翳,休止無時。后用鈹針**攢竹、絲竹空等穴,且使之出血約兩升許,三日后平復如故,從此張從正對刺血療法不僅在理論上潛心研究,而且在實踐中不斷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形成了其極具特色的刺絡放血診療方法。張從正認為刺血不僅可發(fā)汗,而且可以補虛。在治療時,不僅刺血部位多,**次數(shù)多,而且出血量大。他在《儒門事親》中記述的**醫(yī)案凡 30 余例,幾乎都是刺血療法的驗例。脾胃學派的代表李東垣對刺血療法也很精通,其門人羅天益在其代表著作《衛(wèi)生寶鑒》中,也收集了不少刺血療法的經驗。
明清醫(yī)家楊繼洲、葉天士、趙學敏等皆擅刺血。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一書中詳細記述了**放血的穴位及**放血治療重癥、急癥的經驗。清代醫(yī)家郭志邃所著《痧脹玉衡》堪稱刺血治療急癥的專著,對后世影響極深。
近年來,刺血療法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刺血科王秀珍醫(yī)師,承繼祖?zhèn)鳎e 40 年臨床經驗,與助手寫成《刺血療法》一書。她的經驗不僅在國內受到歡迎,而且還為日本、西歐各國、港澳等醫(yī)學界人士所關注。
1.2 中醫(yī)理論框架下刺血療法的適應癥
中醫(yī)學從氣是宇宙的本原、構成萬物的元素這一基本觀點出發(fā),認為氣血是構**體的最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血并行脈中,濡潤營養(yǎng)全身,人體各種機能的正常發(fā)揮,均有賴于氣血的正常運行。而經絡 “ 內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jié) ” ,溝通人體的內外表里,通過其 “ 行氣血、營陰陽 ” 的功能維持著人體機能平衡。
人體的氣血,在生理上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 病理上,則因氣血的失常或經絡運行氣血的功能發(fā)生障礙而導致一系列的病理變化,所以《素問 · 調經論》說 :“ 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
一旦經絡運行氣血的功能失常,機體就會發(fā)生疾病,而解決辦法就是 “ 通其經脈,調其血氣 ” 。《靈樞 · 九針十二原》則說 “ 宛陳則除之。 ” 就是說要通過刺絡放血的方法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協(xié)調虛實,調整紊亂的臟腑功能,從而達到積極的治療作用。一般而言,**放血主要有瀉熱、止痛、鎮(zhèn)靜、消腫、急救開竅、解毒、化瘀消癥的作用; 其主要的適應癥是急證、熱證、實證、瘀證和痛證等病癥。所涉及的病種有乳腺炎、急性腰扭傷、帶狀皰疹、周圍面神經炎、高熱、痹痛、踝關節(jié)扭傷、軟組織扭挫傷、關節(jié)炎腫脹疼痛、急性中暑、腰椎間盤突出、黃褐斑、扁平疣、坐骨神經痛、口唇干裂、早期甲溝炎、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高血壓、支氣管哮喘 、痛風、銀屑病、角膜潰瘍、頑癬、美尼爾氏綜合癥、大隱靜脈急性炎癥、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炎扁桃體炎、外眼急性炎癥 ( 如麥粒腫等 )、驚厥、百日咳、 頑固性頭痛如偏頭痛、肺水腫、流行性感冒、急性淋巴管炎、中風后遺癥 ( 特別是語言不利 ) 、腱鞘囊腫等。 詳見表 1 。
表 1: 刺絡療法的適應癥
科 別 病 種
內 科: 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高血壓,心臟病,消化性潰瘍,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腎炎,血管神經性頭痛,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肝炎,癔病,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多發(fā)性神經炎,中風后遺癥,痹痛,夢遺,美尼爾綜合癥,痛風,中暑,高熱,風濕性關節(jié)炎
流行性感冒
外 科:癤腫,乳腺炎,急性淋巴結(管)炎,肩關節(jié)周圍炎,骨折后功能障礙,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前列腺炎,踝關節(jié)扭傷,軟組織扭挫傷,蛇咬傷,甲溝炎,銀屑病,頑癬,黃褐斑,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
婦科 痛經 不孕癥
兒 科 兒童偏頭痛,瞼腺炎,喘息型支氣管炎,外傷性癲癇,食后瀉,腮腺炎,驚厥,百日咳
五官科 急性結膜炎,角膜炎,麥粒腫,鼻炎,耳鳴,耳聾,咽炎扁桃體炎,角膜潰瘍
1.3 中醫(yī)刺血療法的放血部位及放血方法
1.3.1 中醫(yī)放血穴位的選擇
對**部位的選擇,古人早在《內經》中就有詳細而精辟的論述,如 “ 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 ”。又如在《靈樞 · 終始》中說,“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 ??梢姡叛课坏倪x擇,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一般地講,放血部位的選擇應遵照如下原則 : 循經選穴、局部選穴和經驗選穴。在具體操作時,應根據(jù)患者病情的需要靈活選穴,而不要拘泥于選穴原則。
我們需要注意指南上從時間上的轉換,即由原來的病人入院后開始變成從病人家中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