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脊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研究
2018-09-27 23:48
閱讀:4027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吳連堤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中醫(yī)學認為,急性腰扭傷是由于動轉不利引起“筋出槽”、“骨錯縫”,屬于中醫(yī)學“傷筋”范疇。發(fā)病因素常 與勞動強度、動作失誤、疲勞,甚至季節(jié)、氣候有關。
通過臨床研究觀察正脊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療效。方法:2017年2月-2017年8月門診180例急性腰扭傷的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各9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差距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采用正脊手法治療,對照組采用牽引床牽引治療,1次/2天,3次為一療程,兩組在治療一個療程后進行功能評估。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腰部活動度為評判標準,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估。結果:一個療程后,觀察組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腰部活動范圍相對對照組的大,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治愈率分別為95.56%、75.56%。結論:正脊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臨床上可以借鑒治療。急性腰扭傷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在突然間的受力作用下,機體條件反射引起肌肉的強烈縮收,形成肌纖維或者是肌肉骨骼附著點出現(xiàn)損傷,出現(xiàn)已疼痛為主的臨床疾病。目前對本疾病的治療方式多樣,沒用統(tǒng)一的標準,具有自愈性[1],臨床對其治療主要有中醫(yī)治療和西醫(yī)治療,西醫(yī)治療主要采用的是非甾體止痛藥,效果明顯,但是副作用大;相對西醫(yī)來說,中醫(yī)治療本疾病更具優(yōu)勢,中醫(yī)治療主要是針灸、推拿、中藥、手法等,種類多樣,療效肯定。正脊手法是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經典,我們采用本方法治療急性腰扭傷,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其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連續(xù)收集從2017年2月-2017年8月門診180例急性腰扭傷的患者,其中男108例,女72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33.32歲,平均病史時間為3.23±0.6小時。將180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正脊組)有9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對照組(牽引組)有9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別為30.56歲和32.08歲,平均發(fā)病時間為2.89±0.43小時和3.57±0.77小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①有腰部外傷病史;②出現(xiàn)腰部的單側或者是雙側的劇烈性疼痛,同時伴有腰部屈伸、旋轉、左右側彎等功能活動受限制,靜止時疼痛緩解,不敢直腰;③體格檢查時可以觸及腰部肌肉的緊張、條索狀硬塊,局部可觸及劇烈的壓痛點④X線檢查可見脊柱生理弧度改變,部分小關節(jié)紊亂;MRI可見局部高信號;⑤疼痛性質為**樣,癥型為氣滯血瘀,舌象可見暗紅或有瘀點,苔薄,脈弦緊。
圖片來源:123RF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在25-48歲之間;③病程小于四個小時;④了解本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診斷標準;②不符合納入標注;③合并其他疾病,如脊柱結核、腫瘤、感染、骨折,其它原因的腰痛。如腎結石等;④不同意介紹本研究者。
2治療方法
2.1觀察組給予正脊手法治療
松解肌肉:先行腰部從第七頸椎下開始,采用推拿手法先放松豎脊肌及周圍的肌肉,從頸七一直放松到第骶部,推拿十分鐘;同時在腰部找到腰痛點,即阿是穴,對其施點按法,用一手拇指按壓,用力從小到大,直到患者無法耐受疼痛為止,再保持這個力度,按壓三分鐘,按壓過程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協(xié)助按壓,按壓同時給予微抖,讓力度慢慢的滲透。反復按壓幾次,以患者按壓部位發(fā)熱,并且出現(xiàn)局部稍紅為主。
**:徹底松解后,再次找到腰痛點,并用記號筆做記號,囑患者側躺(單側疼痛的患者,側躺的時候把疼痛的一側先向上,待施正脊手法后,再換另一側;雙側疼痛患者,先側躺疼痛厲害的一側,助手協(xié)助患者側躺),側躺時在上的下肢屈髖屈膝,在下的下肢伸直,患者雙上肢熊抱在胸前,放松。
正脊:患者**擺好后,治療者站在患者面朝方向的一側,左手的肘關節(jié)扣住患者的肩胛骨位置,力的方向向內下,右手肘關節(jié)抵住患者的髂前上棘,力的方向向對側;另外一助手,用拇指按住患者的腰部壓痛點,方向朝下內,以患者疼痛耐受為度。治療者兩肘關節(jié)協(xié)助,慢慢將患者的腰部扭轉到最大角度后,囑患者深呼吸,在深呼吸的同時給以適當力度的正脊。治療者可聽見關節(jié)復位的聲音,患者可瞬間覺得腰部輕松很多。再囑患者換**,并再次施同樣的手法。正脊后,協(xié)助患者平躺休息半個小時。
2.2對照組牽引治療
患者給以牽引治療,采用仰臥屈髖屈膝**,盡量減小脊柱應力,牽引力為5-10公斤,每次牽引持續(xù)30min,牽引1次/2天,牽引的過程中囑患者配合做深呼吸。
3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3.1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isual**oguescale,VAS)
使用一條長約10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使用時將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讓病人在直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醫(yī)師根據(jù)病人標出的位置為其評出分數(shù),臨床評定以"0-2"分為"優(yōu)","3-5"分為"良","6-8"分為"可",">8"分為"差"。評估前要向患者詳細的介紹具體的操作方法,充分的使患者了解標尺上數(shù)字和疼痛的關系,可先行模擬測試,采用雙面有刻度標尺,當患者確定疼痛數(shù)值后,觀察人員可第一時間的記下具體數(shù)值,盡量將其精確到毫米。
3.2腰部活動度為評判標準
使用懸尺和量角器進行測量角度,①腰椎前屈:囑患者彎腰并力圖以手觸地,記錄屈曲度數(shù),并注意脊柱的形態(tài)。正常情況下從直立位到屈曲約有45度活動度。②伸展:囑患者腰盡量向后彎曲,并在患者后面固定其兩側骨盆與髖關節(jié),以檢查其腰部伸展度。正常的伸展度約35度。③側屈:檢查者在患者后面固定其兩側骨盆與髖關節(jié),囑患者分別向左右側彎腰,以檢查脊柱向兩邊的活動度。正常情況下每側活動度約為30度。④旋轉:檢查者象上述一樣固定患者兩側骨盆與髖關節(jié),囑患者肩部分別向左右旋轉,正常人軀干旋轉度每側約45度。
3.3臨床療效標準
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顯效:腰部疼痛緩解,腰痛點消失,腰部活動自如;有效:腰椎疼痛部分改善,局部深按可有疼痛;無效:腰椎疼痛、局部觸痛無改善,甚至出現(xiàn)疼痛臨床癥狀加重。
4統(tǒng)計學方法
收集到的臨床數(shù)據(jù)采用SPSS23.0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其中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5結果
5.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視覺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一個療程后,觀察組治療前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統(tǒng)計學分析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間接知道,正脊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效果比牽引治療更好,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視覺評分比較
注:兩組患者數(shù)據(jù)比較,治療前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P>0.05;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2兩組患者腰部活動度為評判標準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了腰部活動度的測定,所有數(shù)據(jù)取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治療后觀察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正脊手法治療效果優(yōu)于牽引治療,具體如表2.
表2兩組患者腰部活動度為評判標準
注: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相比,P<0.05。
5.3臨床療效標準
一個療程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有效率為95.56%;觀察組的有效率為75.56%,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詳細見表3。
表3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6討論
中醫(yī)學認為,急性腰扭傷是由于動轉不利引起“筋出槽”、“骨錯縫”,屬于中醫(yī)學“傷筋”范疇。發(fā)病因素常與勞動強度、動作失誤、疲勞,甚至季節(jié)、氣候有關。病機是膀胱經及督脈經氣不利,血不歸經,瘀血溢于肌腠,而致受傷部位腫痛等病變[3]。西醫(yī)認為,急性腰扭傷指的是腰部軟組織的損傷,由于在工作中外力作用超過腰部軟組織的生理負荷量或由于任何原因使腰肌等軟組織功能失去控制失調時,造成不同程度的組織損傷,包括出血、腫脹、纖維斷裂及小關節(jié)滑膜嵌頓等。有的是跑步、運動姿勢不當導致滑倒、閃扭身軀所導致的腰部扭傷,另一種是扛重物、提拉等造成的腰部扭傷。另外,還見于體重過重、肥胖者、腰肌軟弱或萎縮及消耗性疾患病人[4]?!夺t(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云“因跌仆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郁滯,為腫為痛”。急性腰扭傷以“急”和“痛”為主,治療的關鍵在于及時合理地整復關節(jié)紊亂、解除滑膜嵌頓、緩解肌肉痙攣和祛除瘀血疼痛。使患者被動**或者強迫**變?yōu)橹鲃?*,以有利各種后期治療方法的順利操作[5]。
急性腰扭傷多為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傷,可使腰骶部肌肉附著點、骨膜、筋膜和韌帶等組織撕裂。同時伴有小關節(jié)的紊亂[6]。因此在治療中用正脊手法糾正小關節(jié)的紊亂可對急性腰扭傷起決定性作用,反之則效果不佳。正脊手法根據(jù)脊柱內外平衡理論,矯正腰椎間錯縫,改變突出物,松解局部腫脹肌肉。
正脊手法為首先施術于患處遠端同一肌柬附著點或腰部,患者主動完成最大限度的運動,即可達到近段組織松解,解除痙攣的目的,同時可使損傷出槽的肌束自動“歸位”,治療過程中的部分患者有“筋”復位的感覺即是自動“歸位”的體現(xiàn)。同時針對微小移位的頸椎關節(jié)做左、前、上三維運動,并施以瞬間外力。使微小移位的頸椎關節(jié)自動歸位”[7]。
正脊手法是臨床中比較理想的治療急性腰扭傷的方法之一,手法及定位的準確與否十分關鍵。合理手法治療操作簡單,治療痛苦小;多數(shù)患者一次性治愈,易被接受;然而不合理的手法和定位不準確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可能還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嚴重災難性損傷。因此,臨床上力求“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8]。醫(yī)者在熟悉腰部的解剖結構、功能以及定性準確的前提下,手法應因人而施,沉穩(wěn)而輕巧、柔中帶剛、剛中帶柔,忌用粗暴手法,避免用力過大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另外,復位必須首先嚴格掌握適應癥和禁忌證。所以看似最常用簡單的方法,往往卻是難以真正地掌握。
參考文獻
[1]張琴明,房敏.急性腰扭傷推拿治療現(xiàn)狀[J].頸腰痛雜志,2003(04):248-250.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4.
[3]楊鐵偉,周瑋.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療以小關節(jié)錯位為主的急性腰扭傷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8,17(8):1348—1349.
[4]陸裕樸,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主編.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3:1135.
[5]谷永娟,李家康.**配合放血療法治療腰椎問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1,33(4):6l-62.
[6]李永剛,王喜臣.急性腰扭傷治療體會[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6):16.
[7]李戰(zhàn)武,王理康.三維整肌、正脊手法治療**官兵急性腰扭傷的療效[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14,2(8):433—435.
[8]梁現(xiàn)會,李春江.正脊手法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37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86-87.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