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精神科醫(yī)學進展 > 溫陽經(jīng)驗方治失眠

溫陽經(jīng)驗方治失眠

2011-06-27 10:47 閱讀:1874 來源:醫(yī)學網(wǎng) 作者:q****e 責任編輯:qionghe
[導讀] 李恩寬運用溫陽經(jīng)驗方治愈許多包括失眠在內的病患,效果顯著。

    當今社會,失眠是一種常見病癥,病家往往表現(xiàn)為難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難以再入睡,導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響工作和生活。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yī)院李恩寬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病人,包括亞健康患者,多屬于陽虛致病,其原因有多方面,一則因當今社會生活壓力過大,導致人們處于過度興奮的狀態(tài),加上飲酒、生冷飲食等,過度消耗人體的陽氣,且夜晚加班,甚則通宵達旦,中醫(yī)認為“晝屬陽,夜屬陰”,白天過度消耗陽氣,夜晚又沒有充分休息,使陰難以養(yǎng)陽,如此則循環(huán)往復,進一步加劇了陽氣的不足;二則現(xiàn)今醫(yī)療體系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亦加重了陽氣的損耗。所以此類病人脈多沉細而無力,舌淡體胖有齒痕質滑潤苔薄。所以,李恩寬運用溫陽經(jīng)驗方治愈許多包括失眠在內的病患,效果顯著。

    藥物組成:九制附片、干姜、炙甘草、淫羊藿、柏子仁、磁石、生龍牡、砂仁、肉桂、桂枝等。

    方解:方中九制附片、干姜、炙甘草配伍源于《傷寒論》中回陽救逆名方四逆湯,其方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組成。附子生用,辛溫大熱,驅寒回陽;干姜辛溫,助附子溫陽,即“附子無姜不熱之說”;炙甘草既可溫陽,又可制約附子的毒性。仲景以之治療陽虛陰盛的神疲乏力、惡寒肢厥、嘔逆下利、舌淡苔白、脈微沉細等病癥,驗之臨床,附子多熟用,熟附子以溫陽為用,走而不守,實為宣統(tǒng)氣血之良將。此處附片經(jīng)充分炮制,毒性大減,溫陽為主。用之因一則腎中真陽乃人體陽氣之根本,“龍雷之火易息而不易起”,二則“五臟所傷,窮必及腎”,所以李教授用此方溫補先天之陽,陽氣得實,則五臟安和,陰陽調和,病自當愈。淫羊藿、桂枝、肉桂助四逆湯溫陽,引火歸源。柏子仁安神;磁石、龍骨、牡蠣為重鎮(zhèn)安神之品,用之可收斂元氣,維系陰陽,潛陽入陰,防止溫陽太過而使陽氣上亢,此為陰陽平衡之道。砂仁護胃,且可引諸臟之陽氣回歸于先天。李恩寬強調,用量宜大,否則效果不佳。

    加減:在應用此方時,要注意患者血糖情況,若為糖尿病患者,則減少炙甘草的用量,甚至不用,因炙甘草有類固醇樣作用,可升高患者的血糖。此時,可加用生姜,以制約附子的毒性與燥性,同時生姜也可溫中利水,一舉兩得。在溫陽的同時,也可加入黨參、黃芪等益氣之品,加強療效。若陰虛之體出現(xiàn)陽虛或陽虛者出現(xiàn)熱象,可加用熟地或知母、黃柏等,使助陽不傷陰,溫陽不助熱。若是見頸項強,活動不利者,加葛根、當歸以舒經(jīng)活絡。若患者煩躁,則加郁金、柴胡解郁安神。若以表證為主,則遵仲景法則“急當救表”。若病情穩(wěn)定后,則改為附子理中湯加仙靈脾、補骨脂、枸杞子、菟絲子等平補陰陽之品以圖鞏固。

    病案舉例

    吳某,男,36歲。失眠1年,曾在多處就診,效果有限?,F(xiàn)仍每日睡4~5小時,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四肢發(fā)涼,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納差,大便偏稀,每日1次,有結腸炎病史,舌嫩紅苔薄黃,脈沉細而無力。證屬陽氣不足,心神失養(yǎng)。處方:九制附片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淫羊藿20克,生白術60克,柏子仁60克,磁石30克,生龍牡各30克,砂仁30克,肉桂10克,赤石脂30克。7劑,水煎服。

    二診時,患者大便正常,失眠減輕,每日可睡6~7小時,舌淡有齒痕,苔薄,脈細。守上方去赤石脂,加遠志30克,九制附子、干姜、炙甘草改量為60克,7劑。失眠減輕,大便正常,藥已中的,故去赤石脂,陽虛水泛則見齒痕舌,故加大溫陽力度,同時加用遠志以交通心腎??v觀全方,用量均較大,力量較集中,如此則效專力宏,其效果往往立竿見影。

    按:“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陽氣不足則見失眠。“形本于陽,而凡通體之溫者,陽氣也”,今陽虛故見四肢發(fā)涼。脾胃虛弱則納差,升清降濁失調則大便稀,氣血乏源則神疲乏力,脾色外泛?;騿栐唬?ldquo;觀其舌嫩紅苔薄黃,乃為有熱之象,何以用溫陽之法?”答曰:“豈不聞,嫩舌多主虛證,且其舌為浮胖之舌,其苔為黃滑苔,苔淡黃而滑潤多津,與實熱之舌紅干苔黃燥者大有區(qū)別,此黃苔乃為陽虛所致。”且沉脈主里,細脈主虛,陽氣不足,無力推動血行,關鍵在于重按無力。李恩寬強調,觀舌辨苔,不可直觀了解,應細察潤燥之別;察色按脈,亦要先別陰陽。

    方中生白術補養(yǎng)脾胃,且可排除體內痰濁水濕,此乃通因通用之活用。如此則先后天兼顧。另肉桂、赤石脂為相畏藥,因其有結腸炎病史,用之可澀腸止瀉。山西名醫(yī)李可謂:“此二者相配,肉桂補命火,益陽消陰,引火歸源;赤石脂甘溫酸澀收斂,為固下止瀉要藥。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內服本品能吸附消化道內之有毒物質及食物異常發(fā)酵的產(chǎn)物等,可保護胃腸黏膜,消除瘀血水腫,二藥相合,對脾腎陽虛之久痢、久帶、各型結腸炎有效。”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