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常用的給藥途徑,輸液外滲可引起局部腫脹疼痛,嚴重者致局部組織缺血壞死,給患者造成痛苦并影響患者情緒。局部組織壞死后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加重其經(jīng)濟負擔。本文簡要介紹靜脈輸液外滲原因分析及防護對策。
1 臨床資料
2002年2月~2011年2月共發(fā)生輸液外滲59例:男20例,女39例;年齡18~87歲;外滲皮丘1~2cm13例,大于2cm46例;血管原因12例,穿刺技術47例;無后遺癥56例,血管閉鎖2例,缺血壞死1例。
2 輸液外滲發(fā)生時間
2.1 輸液時外滲:穿刺見回血放開調節(jié)器即發(fā)現(xiàn)外滲;固定好針頭后發(fā)現(xiàn)排液不暢,針尖部局部皮膚有小皮丘,直徑在1~2cm。
2.2 輸液后外滲:輸液完畢后液體順利進行一段時間,直徑大于2cm。
3 輸液外滲發(fā)生的原因
3.1 穿刺技術不過關:
3.1.1 操作前對血管條件評估欠準確,致使針尖斜面在血管內外各半;或穿透血管,一次穿刺在血管壁上留有兩處針眼,在松開調節(jié)器便發(fā)生,見于輸液時。
3.1.2 未能掌握血管特點,穿刺難度大的血管,進針手法、角度技術、進針長度掌握不熟練,進針后在皮下反復進退刺破血管造成滲漏。
3.2 患者活動情況
3.2.1 不自主活動造成針頭不穩(wěn)定,移位,針尖刺破血管壁。
3.2.2 多組液體輸液過程長,患者大小便或進餐時,針尖位置隨患者活動引起角度改變,刺破血管造成外滲。
3.3 血管因素:局部血管的舒縮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況,病理原因造成缺血缺氧;微生物感染和理化因素引起的靜脈炎都可使血管的通透性進一步增加引起外滲。
3.4 藥物因素:藥物的酸堿度、滲透壓、濃度、本身的毒性作用都能刺激血管,造成損傷。動物實驗顯示,靜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內皮細胞破壞,血管內淤血,周圍組織炎癥及水腫等,而生理鹽水無此改變。
3.5 物理因素:包括環(huán)境溫度、液體的輸入量、溫度、速度、時間、壓力,針頭對血管的機械刺激等。
4 輸液外滲對肌體的損傷及情緒影響
4.1 血管損傷,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液體由血管壁露出,致血管周圍結締組織增生,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縮窄堵塞。
4.2 局部組織損傷。
4.2.1 單純腫脹型:組織腫脹、酸麻、脹、痛。
4.2.2 皮膚水泡型:血管內膜損傷,管腔縮小或堵塞,繼而靜脈淋巴回流障礙,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在表、真皮之間薄弱處集聚,形成張力性水泡。
4.2.3 皮膚壞死型:炎癥介質和藥物毒性作用致組織壞死,甚至瘢痕攣縮,功能障礙。
4.2.4 59例患者全部情緒緊張。
5 防護對策
5.1 輸液時發(fā)生外滲,皮丘在1~2cm,即可關閉調節(jié)器,壓迫皮丘20~30秒,重扎止血帶,將針退后少許,沿血管走行,向前移行,見回血后擠壓輸液管,回血較前猛烈,原皮丘處不再鼓起,妥善固定,安慰患者。否則更換血管重新穿刺。
5.2 穿刺不當引起的機械型損傷,準確評估血管條件,在不影響輸液速度時,盡量選擇血管彈性好、小號針頭進行穿刺,練熟練精穿刺基本功,做到一針見血,按照由末梢逐漸上移的原則,有計劃地更換穿刺部位,保護血管。
5.3 妥善固定,避免移位,除常規(guī)固定外,在針尖部位皮膚處貼一條布膠布給以力的支撐,對煩躁或輸液組數(shù)多的患者,配置夾板加強固定,必要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給鎮(zhèn)靜藥。有時翻轉針柄,可避免針尖刺破血管,對合作者解釋活動容易造成輸液外滲的發(fā)生,并告知其注意制動輸液肢體。
5.4 掌握藥物的性能、特點及注意事項,選擇合適的血管,適當調節(jié)室溫,為穿刺部位保暖,以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和破壞,防止外滲發(fā)生,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藥物,選用大靜脈穿刺,使藥物停留在血管的時間短,輸注前后用生理鹽水開通和沖洗靜脈管路,拔針時先關調節(jié)器,見少許回血后再拔出。
5.5 使用靜脈留置針 靜脈留置針針頭不銳利,輸液時不易刺破血管壁,也可減少穿刺次數(shù),減輕患者痛苦。
5.6 輸液外滲皮丘大于2cm,應針對不同情況給予藥物護理;濕熱護理。化療藥物不慎外滲后,立即冷敷,并報告醫(yī)生進行封閉處理。應用六神丸濕敷治療化療藥物外滲患者,有滿意療效。方法:據(jù)外滲面積的大小將六神丸20-50粒搗碎,加1ml生理鹽水,調勻后涂搽外滲處,用保鮮膜覆蓋,8小時更換,濕敷一次,患者外滲疼痛明顯緩解,肉眼觀察腫脹消失,皮膚顏色變淡,為顯效;濕敷2-3次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為有效。目前碘伏外涂;酒精、地塞米松、三莨菪堿、硫酸鎂等藥物濕敷可減輕腫痛。相關報道[9],單純腫脹型采用75%酒精、地塞米松或三莨菪堿濕敷,以及水泡型淤血壞死型采用上述藥物濕敷并加以碘伏涂抹均取得良好效果。(靜脈輸液外滲原因分析及防護對策)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