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統(tǒng)計學處理的實驗觀察記錄叫原始數據。統(tǒng)計學處理的目的是使難以理解的原始數據變得易于理解,并從原始數據的偶然性中揭示某種必然規(guī)律。因此,實驗結果的表達一般使用統(tǒng)計量而不使用原始數據,也不必將原始數據全部端出。計數資料可用相對數如百分率,但當樣本數小于 100 時,則應在百分率后加括弧,在括弧內標明反應數 / 樣本數,如 54.41% ( 37/68 )。計量資料如符合正態(tài)分布,應用均值 + 標準差(或標準誤),如呈偏態(tài)分布,一般采用中位數和全距表示。如進行前后或組間比較,應說明統(tǒng)計檢驗的值(如 t 、 u 、 F 等)和 P 值。關于統(tǒng)計學處理的具體操作詳見統(tǒng)計學專著,這里不作詳解。關于統(tǒng)計名詞及符號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B3358-82 有關 “ 統(tǒng)計名詞及符號 ” 的規(guī)定。
結果的表達通常通過文字、圖、表相互結合來完成。下列情況可用文字表達為主或僅用文字表達: ① 結果中數據較少,能作同類比較的觀測項目不多者。 ② 以觀察形態(tài)特征為主的論文一般不用表格,而以文字描述為主配合形態(tài)學圖片。能用文字表達的內容不用列表、繪圖。已用圖表說明了的內容,不必再用文字詳述,只要強調或概括重點。文字表達主要是陳述本文取得的結果,不必強調過程,也不要重復 “ 材料與方法 ” 等項交待的資料,更不要將結果提升為理論上的結論,所以一般不引用文獻。
表與圖設計的基本要求是正確合理,簡明清晰。 “ 自明性 ” ( self-explanatoriness )是衡量表圖的重要標志。所謂 “ 自明性 ” 是指僅通過表與圖就能大體了解研究的內容和結果。
表是簡明的、規(guī)范化的科學用語。一般主張采用三線式表,即表由頂線、標目線、和底線這三條橫線組成框架,兩側應是開口的。頂線與標目之間為欄頭,標目與底線之間為表身。欄頭左上角不用斜線,但欄頭允許在設一條至數條橫線。一般表的行頭標示組別,欄頭標示反應指標。但這種劃分并不是固定的,著者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表的下方還可以加腳注。
圖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式,它可以直觀的表達研究的結果。通常我們用柱圖的高度表達非連續(xù)性資料的大小,用線圖、直方圖或散點圖表達連續(xù)性或計量資料的變化,用點圖表示雙變量的關系。圖的標題應在圖的下方,注釋可放在柱或線附近。
對于既可用圖也可以用表的資料,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表達形式。一般的說,主要是表示變化趨勢的資料,尤其是連續(xù)的動態(tài)資料,宜采用圖的形式;需表示確切統(tǒng)計量的資料,宜采用表的形式。
結果的寫作一定要采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遵守全面性和真實性的原則。實驗結果無論是成功或失敗,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價值的。切不可對實驗數據任意增刪、篡改,以符合 “ 正常 ” 結果。這不利于我們全面認識事物和發(fā)現(xiàn)新問題。
臨床療效的論文往往在描述大體結果后附以典型病例,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目前認為,對于某些新發(fā)現(xiàn)的疾病(如艾滋?。┗蚝币姴〉寞熜а芯浚揭缘湫筒±潜匾?。但對于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則不必列舉典型病例。但同樣是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如是介紹新療法和技術時則要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要選有代表性的,例如說某藥治療某病有效,典型病例最好選單獨使用該藥治療顯效的病例,而不要選用合并使用了其他可能也有療效的藥物的病例。
四、 討論
討論是論文的精華部分,是對引言所提出的問題的回答,是將研究結果表象的感性認識升華為本質的理性認識。在討論中作者通過對研究結果的思考、理論分析和科學推論,闡明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豐富和提高對研究結果的認識。討論水平的高低取決于作者的理論水平、學術素養(yǎng)以及專業(yè)知識的深、廣度。討論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簡要的概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近況,以及本研究的結論和結果與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相比居于什么地位。 ② 根據研究的目的闡明本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③ 著重說明本文創(chuàng)新點所在,以及本研究結果從哪些方面支持創(chuàng)新點。 ④ 對本研究的限度、缺點、疑點等加以分析和解釋,說明偶然性和必然性。 ⑤ 說明本文未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與問題。并不是每篇論文都必須包括以上內容,應從論文的研究目的出發(fā),突出重點,緊扣論題。
討論是最能體現(xiàn)論文水平的部分,也是寫作難度較高的部分。對于初寫著來說,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① 討論是作者闡明自己的學術觀點,但并不等于是自由論壇,不能泛泛而談。討論的內容要從論文的研究結果出發(fā),圍繞創(chuàng)新點與結論展開,要做到層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在次要問題浪費筆墨沖淡主題。與文獻一致處可一筆帶過,重點討論不一致處;引證必要的文獻,切忌作文獻綜述。 ② 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評價,不亂下結論,切忌推理過分外延。醫(yī)學中尚有許多尚未闡明的問題,所以推理應非常謹慎,通常冠以 “ 可能 ” 等。 ③ 任何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如國內的研究結果有待國外驗證;體外試驗有待于體內試驗驗證。因此,討論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對于與他人研究結果不一致處要認真分析原因,要抱有虛心追求真理的態(tài)度與其他作者商摧,切勿持 “ 唯我正確 ” 的態(tài)度。 ④ 并非每篇論文都要有討論,有的短篇可不寫。若結果與討論關系密切則可放在一起寫,合稱結果與分析等。
五、 致謝
科研工作的順利完成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在正文的最后應向對本研究提供過幫助的人致以謝意。致謝的對象包括:對研究工作提出指導性建議者,論文審閱者,資料提供者,技術協(xié)作者,幫助統(tǒng)計者,為本文繪制圖表者,提供樣品、材料、設備以及其他方便者。
致謝必須實事求是,應防止剽竊掠美之嫌,也勿強加于人,如未經允許寫上專家、教授的名字,以示審閱來抬高自己。致謝一般要說明被謝者的工作的內容,如 “ 技術指導 ” 、 “ 收集資料 ” 、 “ 提供資料 ” 等。
醫(yī)學論文格式上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五個組成部分。 (一...[詳細]
1 資料存儲階段 在選題、設計、實施的過程中就隨時將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原始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