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婦產(chǎn)科醫(yī)學進展 > 腰椎Modic改變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
腰椎Modic改變是指腰椎終板及終板下骨質(zhì)在MRI上的信號改變。1987年由deRoos等率先報道,1988年Modic等正式系統(tǒng)地闡述了Modic改變的特點,并根據(jù)MRI信號的差異提出了Ⅰ、Ⅱ、Ⅲ型分型,具體分型標準及相應的組織學變化。近20余年來,關于Modic改變的研究主要涉及發(fā)病機制、發(fā)病概率、與椎間盤退變及慢性腰痛的關系、治療方式的探討等方面。筆者檢索了國內(nèi)外研究腰椎Modic改變發(fā)病機制及治療方面的相關文獻,現(xiàn)將其中一些重要進展綜述如下。
腰椎Modic改變的發(fā)病機制
目前關于引起腰椎Modic改變的機制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椎間盤及終板的生物力學改變
Brown等對伴有慢性腰痛和椎間盤退變患者手術切除的椎間盤、椎體終板和松質(zhì)骨進行組織學及免疫組化分析,觀測到終板的裂縫和塌陷增多,血管密度的增加和感覺神經(jīng)纖維數(shù)量的增多,并推測這樣的改變可能是終板微骨折后纖維血管肉芽組織形成,導致椎間盤營養(yǎng)增加,是造成Modic改變及腰痛的病因之一。Zhao等認為脊柱將所承受重力的軸向負荷向下傳導,對椎間盤的形狀和容積產(chǎn)生影響,同時引起軟骨終板及終板下骨小梁的細微彎曲變形,當載荷過大時,形變難以恢復,造成不可逆損傷,相對于椎間盤來說,終板對于力學的耐受性更差,容易受到損傷,損傷后的終板及終板下骨質(zhì)在MRI上表現(xiàn)為異常信號。
退變椎間盤引起的生物化學變化
Zhang等通過對許莫氏結節(jié)和終板炎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髓核通過微骨折裂縫突入終板并接觸到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由于髓核為無血運組織,被免疫系統(tǒng)識別為異物,進而引發(fā)免疫反應,產(chǎn)生各種炎癥介質(zhì),造成終板水腫,在MRI上表現(xiàn)出信號改變。
低毒性細菌感染
作者認為,出現(xiàn)Ⅰ型Modic改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椎間盤感染厭氧細菌而出現(xiàn)炎癥及水腫,并導致椎間盤退變。存在厭氧菌感染的椎間盤較無感染的更容易出現(xiàn)新發(fā)Modic改變。這篇具有更強說服力的文獻引起脊柱外科醫(yī)生的廣泛關注。綜上,關于Modic改變與細菌感染,特別是與厭氧菌感染的關系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對于納入研究患者的選擇、活檢取材的方式、保存運輸樣本的方法和時限及培養(yǎng)和鑒別菌群方法的不同都會對結果造成極大的影響,這些因素使得此類研究一直飽受質(zhì)疑,但綜合目前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證據(jù)指向伴有Modic改變的退變椎間盤存在低毒性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但即使存在感染,這種局部小范圍的低毒性細菌感染是否是引起椎間盤退變及Modic改變的根本原因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感染是否能將正常椎間盤轉變成疼痛性椎間盤及其機制也仍未知,類似很多疑問都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
伴有腰椎Modic改變的治療相關的臨床研究
由于Modic改變的機制尚不明了,目前缺乏純粹針對Modic改變進行治療的研究。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多為針對伴或不伴有Modic改變的脊柱疾病進行對比研究,分析不同術式的選擇、治療后臨床預后的差別等方面。這些研究能一定程度上反應Modic改變的特點,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參考,同時引起脊柱外科醫(yī)生對Modic改變的重視。
物理康復治療
針對前面所提到的幾種可能的發(fā)病機制,國內(nèi)外研究人員也進行了相關的治療研究。Jensen等研究了休息或鍛煉對于慢性腰痛伴Modic改變患者的治療效果,100例慢性腰痛患者隨機分配到休息組和鍛煉組,休息組每天2h佩戴彈性腰圍臥床休息,鍛煉組每周1次、每次1h肌肉力量、動態(tài)平衡及輕度體能鍛煉,治療10周,通過問卷方式評價疼痛及活動能力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及心理抑郁狀況等多項指標,MRI隨訪評估Modic改變的變化。結果表明兩組之間所有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治療效果相近。因此作者認為休息或運動鍛煉對于伴有Modic改變的慢性腰痛治療效果無差異。但此項研究中休息組時間明顯多于鍛煉組,且未設立“未治療組”進行對比,使得研究結論可信度下降。
抗生素治療
作者認為,鑒于研究的結果,對于腰椎間盤退變伴有Ⅰ型Modic改變的慢性腰痛患者,當常規(guī)治療無效時,抗生素治療可以作為一個治療選擇。這篇文章與之前細菌培養(yǎng)研究的文章一起發(fā)表在歐洲脊柱雜志后,引起巨大爭論,許多評論文章及給編輯的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許多學者質(zhì)疑Albert的研究,主要質(zhì)疑點:
(1)抗生素治療方案不夠嚴謹,采用廣譜抗生素長期治療,有濫用抗生素引起多重耐藥菌的危險;抗生素目前僅適用于明確的感染疾病,而Modic改變是否是因為感染引起尚無明確定論。
(2)研究方法不夠系統(tǒng)科學,需要更大更廣泛的病例數(shù)量研究,而且應選擇單純存在Modic改變的腰痛患者,而不是合并有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3)即使存在低毒性感染,應首先進行穿刺活檢細菌培養(yǎng),然后進行更具特異性的抗菌治療。
(4)對比的指標能否代表實際臨床的療效值得懷疑,例如評價功能障礙應采用更為廣泛接受并應用的ODI評分。針對這些質(zhì)疑,Albert本人也做出了相應的解答。
椎間盤激素注射及藥物治療
Wilkens等研究了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腰椎Modic改變和腰椎間盤局限性高信號區(qū)(HIZ)的臨床療效,結果證實,口服氨基葡萄糖對兩者均無明顯效果。Koivisto等研究了唑來磷酸對Modic改變相關的慢性腰痛的療效,結果表明唑來磷酸能顯著降低疼痛程度,減少非甾體抗炎藥的使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大樣本研究進一步證實。
手術治療
對存在Modic改變的相關脊柱疾病臨床治療方面尚無統(tǒng)一認識,與此相關的研究也相對較少。對于伴有Modic改變的患者,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選擇,不同術式之間的差別,對融合及術后感染有無影響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得爭議。Esposito等研究了Modic改變對脊柱融合手術的影響,通過對比不同類型Modic改變術后融合率及臨床療效,結果發(fā)現(xiàn)Ⅰ型Modic改變較其他型獲得了更好的VAS及JOA評分改善,但融合率相似,無顯著性差異。趙棟等比較了伴有終板Modic改變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單純開窗間盤摘除術或后路椎間融合術的中遠期療效,結果表明Ⅰ型Modic改變的患者融合手術能取得更好的療效,而對于伴有ModicⅡ型改變的患者,如無其他合并因素,單純間盤摘除就能獲得滿意效果。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chǎn)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