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前期(Pre-DIC)的實驗診斷
Pre-DIC是指臨床上已有DIC 病因的存在,同時有凝血和纖溶功能的異常, 但尚未達到DIC的確診標準。對Pre-DIC 的療效明顯好于DIC的療效,所以, 對Pre-DIC 的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第七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研討會提出診斷Pre-DIC的參考標準: ① 存在易致DIC的基礎疾病。②有下列一項以上臨床表現:a、皮膚、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壞死、脫落及潰瘍形成;b、原發(fā)病不易釋放的微循環(huán)障礙, 如皮膚蒼白、濕冷及紫紺等; c、不明原因的肺、腎、腦等輕度或可逆性臟器功能障礙; d、抗凝治療有效。③ 實驗室檢測有下列三項以上異常: a、正常操作條件下, 采集血標本易凝固, 或PT 縮短3s 以上,APTT 縮短5s 以上;b、 血漿血小板活化產物含量增加: β-TG、PF4、TXB2、P-選擇素; c、凝血激活分子標志物含量增加: F1+ 2、TAT、FPA、SFMC; d、抗凝活性降低: AT-Ⅲ:A降低、PC活性降低; e、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分子標志物增高: ET -1 和TM。
DIC 實驗診斷國際標準
日本采用的DIC 積分診斷標準是目前被公認較為適用的DIC診斷標準,而直到2001 年才出現國際性的DIC 積分診斷系統,并被廣為采用。ISTH DIC 專業(yè)委員會根據體內穩(wěn)定調節(jié)功能紊亂情況,將DIC 分為兩類:(1)非顯性DIC (Non-Overt DIC),指止血機制處于代償狀態(tài)的DIC,即pre-DIC;(2)顯性DIC(Overt DIC),指止血機制處于失代償狀態(tài)的DIC ,即臨床典型DIC 。顯性DIC 的診斷分五步,涉及的實驗診斷指標主要包括PLT、PT 、FDPs 、FIB。使用該診斷系統的前提是患者存在DIC 相關的原發(fā)疾病對于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檢測未特指采用何種標志物,且沒有明確其升高程度的判斷界值。各實驗室可根據具體情況和需要選擇合適的指標,并確定本室的升高程度判斷標準。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