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診斷指南》內容預覽:
潰瘍性結腸炎 (UC )在西方較常見,而我國近來逐年增多,由此帶來紛繁復雜的臨床問題,引起了專業(yè)醫(yī)生的高度重視。正確的診斷不僅是臨床處理的第一要務,也是臨床科研的首要條件。國外處理指南重在治療,幾經修改,不斷補充完善;國內于1978年、1993年、2000年擬訂的診斷標準與診治規(guī)范建議 (相當于診斷指南 )對臨床診斷具有指導意義,有必要認真復習,融會貫通,以利規(guī)范行事,提高診斷水平。
1國外UC診斷指南簡介
西方沿用UC診斷標準 西方國家現(xiàn)行診斷標準強調臨床、內鏡、影像、組織學與生化檢查的綜合診斷,但篇幅極小,組合不確切,鑒別診斷未重點涉及,而主要強調UC和克羅恩病 (CD )的鑒別。11111改良M endeloff標準的要點
確診UC:①腹瀉或便血6周以上,②伴有至少1次乙狀結腸鏡或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1個以上下述表現(xiàn):黏膜易脆,點狀出血,彌漫性炎性潰瘍;鋇劑檢查發(fā)現(xiàn)潰瘍、腸腔狹窄或結腸短縮的證據(jù);手術切除或活檢標本在顯微鏡下有特征性改變。疑診UC:①病史不典型,結腸鏡或鋇劑灌腸檢查有相應表現(xiàn);②有相應病史,伴可疑的結腸鏡發(fā)現(xiàn),無鋇劑灌腸檢查;③有相應病史,伴可疑的鋇劑灌腸發(fā)現(xiàn),無乙狀結腸鏡或結腸鏡檢查報告;④手術標本大體表現(xiàn)典型,但組織學檢查不肯定。
點擊下載***:《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診斷指南》
在感染、創(chuàng)傷等應激狀態(tài)下,蛋白質代謝的生理平衡受到破壞,分解代謝加速,尿氮...[詳細]
消化道是維持機體營養(yǎng)的最符合生理的途徑,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礦物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