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潰瘍合并出血(藥物治療)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胃潰瘍合并出血(藥物治療)(ICD-10:K25.0/K25.4)。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實用內科學》(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13版)。
1.慢性、周期性、規(guī)律性上腹痛痛。
2.有嘔血和/或黑便。
3.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出血,且僅需藥物治療者。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實用內科學》(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13版)。
1.內科基本治療(包括生活方式、飲食、避免應用致潰瘍藥物等)。
2.藥物治療:抑酸治療。
(1)質子泵抑制劑(PPI)是最重要的治療藥物,有利于止血和預防出血。
(2)對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相對平穩(wěn)者,可使用H2受體拮抗劑(H2RA)。
3.對癥支持治療:液體補充(晶體、膠體),必要時輸血支持。
4.內科保守治療24–72小時評估病情,仍有活動性出血,根據(jù)情況必要時復查胃鏡,如需內鏡下止血、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者,進入其他路徑。
5.出血停止可恢復飲食后,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予以根治,參見標準藥物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為10–12日。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K25.0/K25.4胃潰瘍合并出血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規(guī);
(3)大便常規(guī)+潛血;
(4)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
(5)感染指標篩查(乙、丙型肝炎,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胃鏡檢查、黏膜活檢病理學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測。
2.根據(jù)患者情況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1)心電圖;
(2)胸片及立位腹平片;
(3)腹部超聲或CT;
(4)血淀粉酶、脂肪酶;
(5)必要時復查胃鏡檢查及粘膜活檢;
(6)腫瘤指標篩查 CEA、CA724等。
(七)選擇用藥。
1.抑酸藥物:總療程6–8周?;顒有猿鲅冢篜PI類藥物,靜脈滴注bid或靜脈泵入。出血停止后:PPI類藥物,口服bid。
2.其他治療:止血藥、腎上腺素、生長抑素等。
3.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根除幽門螺桿菌,療程10–14天。PPI+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替硝唑中的兩種(使用阿莫西林前需做青霉素皮試)。
4.黏膜保護劑。
(八)出院標準。
1.腹痛減輕或消失。
2.血紅蛋白濃度穩(wěn)定,便潛血陰性。
3.基本恢復正常飲食。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消化道出血內科保守治療無效,需內鏡、介入或外科治療。
2.活檢病理不除外惡變,轉外科手術。
3.患者拒絕出院。
4.根據(jù)年齡、基礎疾病、出血量、生命體征和血紅蛋白變化情況估計病情嚴重程度。對于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休克、意識障礙、血紅蛋白降至70g/L以下的高?;颊?,應轉其他路徑。
5.因消化道出血而誘發(fā)其他系統(tǒng)病變,例如吸入性肺炎、腎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臟病等,建議進入相關疾病的臨床路徑。
6.收治胃潰瘍出血的醫(yī)院應具備:設施完備的內鏡室和有經驗的內鏡醫(yī)師;可提供24小時服務的血庫;具備中心靜脈插管和氣管插管技術的急救人員。
二、胃潰瘍合并出血(藥物治療)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胃潰瘍合并出血(ICD-10:K25.0/K25.4)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0–12日
點擊下載:胃潰瘍合并出血(藥物治療)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胃潰瘍合并出血(藥物治療)臨床路徑
在感染、創(chuàng)傷等應激狀態(tài)下,蛋白質代謝的生理平衡受到破壞,分解代謝加速,尿氮...[詳細]
消化道是維持機體營養(yǎng)的最符合生理的途徑,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礦物質...[詳細]